□樊君梅
國債期貨是利率期貨“大家庭”中的一員,規避市場利率不確定變動引發的損失是其根本任務所在。由國債交易的雙方訂立的、約定在未來某日期以成交時確定的價格交收一定數量的國債憑證的標準化契約就是國債期貨合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就是國債期貨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利率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國債價格產生波動的情況下,可將現貨和期貨市場的損
益加以抵消。而價格發現功能是指國債期貨市場能提供各種國債商品的價格信息,反映不同國債的供求情況。這兩個功能也是國債期貨市場在世界金融市場存在并不斷發展的根本原因。
我國199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推出了國債期貨,并且于1993年10月25日進行了正式的試點。雖然國債期貨的發展提高了國債的流動性、活躍了整個金融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國債的發行,但是到了1995年由于一系列違規事件的發生,最終導致了國債期貨試點暫停直至現在。通過這次試點我們得到了一下幾個教訓:其一,利率非市場化和信息非公開化是其失敗的根本性原因,這樣就造成市場投機過度,國債期貨發展缺乏基礎并扭曲了前進的方向;其二,當時國債現貨不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期貨市場的發展,市場規模小、分割嚴重、波動大表明國債金邊債券的性質還沒有充分體現,因此開展期貨交易的基礎不牢靠;最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是失敗的直接原因。
雖然國債期貨曾經的失敗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但是也要看到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中國國債市場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金融市場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因此發展國債期貨又具備了一定的客觀現實基礎。目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仍然還是局部的,不同市場的利率變化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具有相當的可預測性。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實施,商業銀行正在向市場化邁進,更由于其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商行的市場化為包括國債在內的金融市場利率的市場化奠定了基礎。盡管當前我國利率變動還受到政府管制,但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是不可抵擋的發展趨勢,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可能性和必需性也是日益增加。而且今日的國債市場已經不同于往日了,市場總量頗具規模,國債發行額于1994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1997年突破2000億,2000年發行了4180.1億元又創新高,因此想要操縱市場的難度也大大增加了,從某個角度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隨著國債市場的不斷發展,恢復國債期貨的市場條件已日臻成熟。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