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豆期貨交割量5月創紀錄,但巨額資金沉積在單個品種上必然帶來危機,開拓期市新品種以防漫堤已迫在眉睫記者胡進
5月21日,一月前被視為有“逼倉”跡象的大連大豆5月合約終結了最后一天交易,終盤收于2193元,總持倉量達到153174手,一周內多方將依照規定交割入76萬噸國標大豆。這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交割紀錄。多方為此動用的資金高達17億元,而大商所的注冊大豆也
幾乎全部交割一空。
巨量交割早已注定
廣州一期貨公司的分析師說,在“5月大豆”的最后幾天,并沒有多空肉搏的硝煙味,幾乎沒有人交易,因為絕大部分曾經買賣過5月大豆的客戶在3、4月份就清倉了。原因是當時擔心會出現“逼倉”,所以提前就把多頭倉位對沖了,現在客戶中幾乎已經沒有5月大豆的持倉。凡是持有空頭倉位的投資者,除了少量(7000手)是虛盤外,手上均有充足的大豆現貨,這一點從迅速增加的注冊倉單的數量和大量的場外現貨(隨時可轉為標準注冊倉單)可以看出來,空頭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該分析師進一步說,其實整個市場都明白,依照當時情況,持倉和現貨庫存兩頭大、中間成交小,巨量交割早已注定。多頭在成交量小的情況下,已經無法安然抽身,只能采取大舉拉抬期價欲達到空頭虛盤平倉退場而獲利之目的。而空方在倉單注冊成本低于期價的情況下,紛紛組織現貨注冊成倉單拋售于該合約。所以多方大舉推升價格并最終接下大量實盤是一個多月前就可以看定的趨勢。
“逼倉”轉“套保”多頭轉空頭
自從3月份連豆5月合約露出“逼倉”的苗頭后,大連商品交易所專門負責5月大豆交易的副總經理郭曉利曾經到各地召集大戶們協調5月份大豆巨額持倉的局面,相對于1月份7萬多噸、3月份5萬多噸的交割量,76萬噸確實是一個天量。好在這次空頭準備充分,幾乎足量交割,使得潛在的多逼空風險轉化為空頭的一次“套期保值”行為。
但是多頭接下這76萬噸大豆何去何從呢?分析師認為,其中一部分將會回流到期市,也就是現在的多頭在未來不久將搖身一變成為空頭,而且歷史上多轉空因而獲利的并不少見,只是市場能消化多少難以確定,估計不會太多;另一部分將進入加工領域,用來榨油、生產飼料。
品種單一引發逼倉危機
在有限的幾個期貨品種中,大豆期貨合約是難得的活躍品種,其交易量占據了中國期市70%的份額,成為當之無愧的首打品種。股市持續低迷加上股指期貨推出的預期,股市資金陸續進入期市,以如今期市的有限品種和總體20億、30億元的資金,根本無法容納,引發5月合約逼倉危機也就不難理解。
5月合約“逼倉”問題的解決對后續各月合約下一步行情的演變將產生決定性影響:若多空雙方在能接受的價格大量減倉或協議平倉,則其它各月合約的價差倒掛有望逐步扭轉,恢復正常;若在空方虛盤被迫平倉后,現貨大豆源源不斷向期市集結,最后雙方進行大量的實物交割,則多頭若不在7月合約上放空,也必在9月合約上放空,屆時將對其對沖月份的期價造成較大沖擊。由于多頭若連續在5月與7月上做多,不僅需要有較大資金實力,而且還需面對較大市場風險,因而估計5月多頭在7月放空的可能性較大。但由于政府在現貨市場上進行價格調控,期市價格的波動也將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據悉,大豆“7月”“9月”合約持倉量已超30萬手,離市場人士所認同的40萬手的不正常量并不太遠,且全部大豆品種的持倉量已達120萬手(1200萬噸),接近中國1500萬噸年產量的極限。通常成熟期貨市場上,實物交割不過百分之幾,90%以上都是對沖交易,大豆5月合約如此巨量的實物交割極不正常,說明巨額資金沉淀在個別品種上,這必然帶來市場危機,而且大比例出現套期保值,將期市轉為現貨,弱化期市應有功能,無益于期市的發展。開拓新的期貨交易品種,擴大水池以防漫堤已迫在眉睫。幾乎在同一天結束的研討會上,證監會期貨部副主任葉春和表示,《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和《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已經完成修訂工作即將發布,并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穩妥地推動玉米、棉花、白糖、油菜籽、早秈谷等農產品期貨上市,積極研究石油期貨和金融期貨,特別是股指期貨,通過加強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增強市場信心;對期市的結算、期交所由會員制向公司制轉變、建立綜合類期貨公司等問題進行研究等,預示著品種增加已經成為強烈的共識,各品種百花齊放的一天應該不會太遠。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