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剛
巴菲特是金融史上最偉大的人,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他是唯一一位靠股市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國人。
我們要講金融奇才,肯定要從他講起。
巴非特的父親是一個股票經紀人,巴非特從小就有機會在父親的辦公室里玩。
巴非特8歲的時候曾勸14歲的姐姐買一家名叫"城市服務公司"的每股38元的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元,姐姐擔心自己的全部積蓄化為烏有,每天責怪巴非特不該讓她上當。后來股票回升到40元,巴非特趕緊賣掉姐姐的股票,付掉1美圓手續費后,他自己賺了5美圓。但是這家公司的股票緊接著已漲到200美圓一股。從這件事,巴非特得出兩個教訓:
1、投資什么不能都聽別人指揮;
2、為客戶投資可以,但不應該在投資的當時向客戶每事必報。
后來,巴非特讀了格萊姆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深受啟發,于是決定拜他為師。
格萊姆的投資方法以企業本身的價值為基準,只要股價低于企業的真正價值就行了。格氏認為市場遲早會認識到企業真正的價值而抬高股價。
巴非特跟著格萊姆學習了三年,畢業后又跟著他干了兩年。巴非特25歲那年,格萊姆退休,他只好回到家里,那時他個人資產14萬美圓。
回家后他組織親友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但他對他的親友說:就象外科醫生在動手術時不能和病人談話一樣,他不想多費口舌解釋,他與他的投資者約定,在投資者收回資本及相當于6%的年利后,其余的利潤,投資者得四分之三,巴非特得四分之一。從1956年到1969年的13年里,巴非特使投資年收益率達到30%。
巴非特投資的靈感來自閱讀大量的公司年度財務報告,金融新聞和專業雜志。他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前景產品和企業經理人員使用資金的能力,對企業進行分析,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然后估計企業將來可以賺多少錢,來確定企業股價應該為多少。
股價過高時,他不投。1969年,美國股市過熱,巴非特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機會,于是決定賣掉累積了十三年的股票,把錢退還給投資者。一下子,他的親友中有50個人成了百萬富翁。
1973年美國股市低落,巴非特又重新人場,基本上次次成功:
1973年,他以1060萬美圓買了9%的《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到1989年,這些股票已價值48600萬美圓。
1974年,他以4500萬元買下了一家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到1989年,這些股票已價值14億美圓。
1983年,他以6000萬元買下了價值8500萬元的一家家具公司。
1986年,他以5億美圓購買了18。7%的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到1986年底,這些股票已價值價值8億美圓。
1989年,他以10億美圓購下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票,到這年年底,這些股票已價值18億美圓。
巴非特認為大多數企業是不值得投資的,股價一般都太貴,但少數優秀的企業股票偶爾也會很便宜。巴非特把企業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一般商品型企業,一種是特殊商品型企業。一般商品指消費者總是能買得到的商品,如馬鈴薯,鐵礦石,咖啡之類,如果商品的價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會生產出來,商品一多,價格就下跌,商品的高價格會無限止地吸引競爭者制造商品,只道無利可圖為止。特殊商品指獨此一家生產這種產品,他人沒有能力競爭。一個大城市的日報(報紙作為一種商品)是最好的例子。巴非特喜歡的就是這類特殊商品的企業。
巴非特認為一個優秀的投資對象,必須有如下七個特征:
1、企業有特殊商品性質,產品成本上漲后能提高售價而不至于失去客戶
2、企業經理人員對本行的熱愛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
3、企業的業務不宜過于復雜,太難管理,以至于限制了管理人員選擇的范圍。
4、利潤不應是帳面數字,應是現金利潤。
5、企業的投資收益率高。
6、企業股價低,債務低。
7、決不卷人有毛病的企業。優良的企業也有便宜的時候,那時你投資下去要比購買有問題的企業再加整頓容易的多。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