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剛
五一長假在家休息,整理書柜,竟然發現5年前寫的一組金融人物的讀書筆記,從巴菲特到楊懷定一共13人。
既沒有報刊約稿,也沒有向報社投稿,我為什么要寫這組文章?這個問題困擾我整個
假期。
當我翻到過去寫的文字,每一次都不相信我竟然還能寫出這樣好的文字來。
除非是思想內容落伍,時代發生變化,我不再好意思拿出當年的文章;在文字方面,卻從來沒有感覺羞卻。
對別人的文章,我也只看內容不看文字。既然文字是表達內容的,如果把內容看懂了就可以了。
以致到了今天,我在為客戶做數字營銷策劃的時候,僅僅關注數據和流程;相反,對很煽情的文字表達不太重視;重視的只是文字有沒有完整地把內容表達出來。
記得在復旦讀書的時候,我為報社的通訊員刊物寫過一組著名記者的文章,其中有王韜、邵飄萍、鄒韜奮、范長江、斯諾等等。
不知道那組文章在讀者中的反應怎樣;對我自己的影響卻是一生的,比如說我身上的四大優點:善良、求新、勤奮和做記者必須具備的特點:不怕見生人(同時很熱情的與他們聊天)--就是那些著名記者留給給我的。
至此,我想起了我為什么要寫那組<金融怪才評傳>原因了--可能就是想在那些金融人物身上得到些什么,才使我完全沒有發表欲望地寫出了那些文字。
當我第一次讀到巴菲特的人物傳記時,興奮得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
我對朋友們說,巴菲特比馬克思還要偉大。
這倒不是因為巴菲特比馬克思有錢的緣故,而是巴菲特把人類的理性發揮到了極點:在創新和建設之間實現了平衡,以致在個人、集體和社會之間實現了利益均衡;從而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力量、和平型的理性典范。
這樣的人物在我們人類歷史上少的可憐。
到目前為止,我還很難說那些金融人物對我的人生有什么影響。
我只希望讓我們網友們一起去體會。
如果有一天大家還記得我,并說,當年,就是那篇評傳影響我的。
那種境界,就是人生最大滿足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