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滌 盧剛
如同任何其他成功的商業模式,指數基金的勝利既有必然的一面,也有它偶然的成分。必然性在于其自身的合理性,偶然性則在于如果沒有"第一個吃螃蟹者"鮑格爾開創性的倡導,指數基金的勝利可能還是遙遙無期。
指數基金的理論基礎出自于理財學上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EMH)。該理論1967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財務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Fama)提出。他認為相關的信息要是不受扭曲全部在證券價格中得到了反映的話,我們就可以認為市場是有效的。EMH的一個最主要的推論就是任何戰勝市場的企圖都屬徒勞,因為股票的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包括所有公開的和未公開的信息,在股價對信息的迅速反應下,任何獲得非正常回報的機會都不會有。有一則小故事略帶譏諷地道出了有效市場論者的觀點:兩位經濟學教授在芝加哥大學的校園里散步,忽見前方有一張像是10美元的鈔票,其中一位教授正打算去拾取,另一位攔住他說,"別費勁了,如果它真的值10美元,早就不應該在那里了。"
有效市場論者似乎是在論辯說,既然你沒法戰勝市場,那就與市場共舞吧。事實上,上述證券價格反映出所有可能的信息的"強式有效市場"只是一個極端的情況。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價格只反映了公開的信息,即"弱式有效市場",或者只反映了全部的公開信息加上部分未公開信息的所謂"半強式有效市場"。不然的話,巴菲特至多是個"夢中情人"。然而,有效市場論者堅持認為巴菲特只是個非理性的例外,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可遇卻完全不可求。況且他們認為巴菲特長期跑贏大盤的壯舉絕不可能持久,他們年復一年地等待著巴菲特的失手,以證實其理論假說的萬試萬靈,至今卻未能等到。
鮑格爾設立指數基金的想法顯然受到了市場有效性理論很大的影響。他的邏輯是,既然市場是有效的,基金收益的任何優于或劣于指數的現象都不過是一種隨機現象。如果不考慮基金的成本,按基金的收益的概率繪成圖表將會呈現以指數收益為中軸的正態分布;但在考慮了基金管理成本的因素,就如上周我們所介紹的那樣,指數基金戰勝大多數基金也就成了必然,而大量的實證研究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由此,鮑格爾宣稱,成本因素是指數基金致勝的法寶。
指數基金的成功不僅有其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與鮑格爾個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在其新作《共同基金常識》中,鮑格爾提出了領導者,無論是企業的或是基金的,都應該具備四種品行,而鮑格爾本人正是這四種品行的一個楷模。
第一種品行是洞察力,主要指把握機會的能力。在鮑格爾看來,這是領導者最先應該具備的品行。鮑格爾進入共同基金業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在為自已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論文尋找主題時,無意中發現《財富》雜志中一篇題為《波士頓的巨大財富》的文章。該文介紹說"共同基金現在看起來盡管微不足道",但是它卻建立起了一個"迅速擴張的行業,有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這些話深深吸引了他,他當即意識到隨著家庭收入和財富的不斷增長、人們對金融的理解越來越深入以及投資教育的日益普遍,共同基金高速發展的時代必將來臨。于是,鮑格爾以共同基金為題完成了他的論文,并在畢業后投身于這個方興未艾的行業。
第二種品行是遠見。早在先驅集團成立之初,鮑格爾就確定了通過降低操作成本和節省銷售傭金來給投資者提供高投資回報的目標。今天看來這一完全正確的觀點,在70年代中期卻不為同行所認同,并受到他們的嘲諷。指數基金最初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發售時鮑格爾曾預測能賣1.5億美元,而實際上只銷售了1100萬美元。更糟糕的是,1977-1982年標準普爾指數破天荒地以較大差距輸給了大多數基金經理人。直到6年后,鮑格爾的指數基金資產規模才達到1.5億美元。不難理解,如果沒有過人的遠見卓識和堅忍果敢,鮑格爾是很難成功的。今天人們歡呼指數基金的勝利時,有多少人能想到他初創時的艱辛呢?
第三種品行是使命感。鮑格爾認為,既然基金持有人把他們未來的財富托付給先驅集團看管,那么他的使命和唯一目標就是如何更好地為基金持有人服務。而完成這一使命的手段就是削減成本,對此鮑格爾可謂是不遺余力的。為了使投資者能了解先驅集團的使命和做法,20余年來鮑格爾始終堅持親自撰寫公司年報,并且經常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宣傳他的基金投資理念,幫助開導和教育公眾。
領導者的第四個品行是熱誠。鮑格爾稱世界上任何偉業都要依靠熱誠來完成,熱誠能把人們的潛能轉化為動力。鮑格爾對共同基金的熱誠起源于五十年前。在畢業論文中,鮑格爾這樣寫道:共同基金的宗旨應該是服務于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而不是為基金公司的所有者創造價值,共同基金必須由最誠實的人以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進行管理。鮑格爾的畢業論文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得以正式發表,使讀者有緣一睹其真實面目。惠靈頓基金的創始人沃特·摩根看到他的論文后,被鮑格爾的熱誠和真知灼見所打動,而決定將其召至麾下。五十年來,鮑格爾對共同基金的熱情沒有絲毫減弱,年輕時的理想至今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
我們相信,鮑格爾所樹立的基金經理的楷模,不僅是美國投資界所需要的,也是中國的投資大眾所殷殷期盼的。值此中國共同基金初創之際,人們希望我國的基金領導者能夠盡快地具備鮑格爾所稱道的四種品格,而不要再如以往老是托稱推委的那樣,硬是要等上若干個十年之后才能夠"長大像人"。筆者以為,有鮑格爾的榜樣在前,我們的這種祈愿應該不算太過分吧。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