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曾經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攻城略地"的利器,可是在中國加入WTO后的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
國企業發現昔日"得心應手"的武器好像是在一夜之間落在了外國企業的手中。雖然中外企業之間"價格戰"的效應只是初步
顯現,但這最初的結果已經讓國內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洋汽車紛紛降價
汽車制造一直是中國關稅壁壘最高的行業之一,中國進口車的售價竟有近三分之一是由關稅因素構成的。
按照入世協議,我國政府于2002年元月開始執行關稅調整,排量3升以下轎車的稅率由70%降到43.8%;
3升以上轎車的稅率由80%降到50.7%。轎車領域的價格戰幾乎是應聲開始。去年11月報價為169.5萬元的奔馳
S320變成了112萬元,降了57.5萬元;其余各款進口車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也有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的降幅。
雖然目前轎車價格的降幅已經讓消費者心動,但沸沸揚揚的轎車業價格戰顯然還僅僅是個開始。根據我國入世協議的
承諾,到2006年7月,轎車和客車的關稅將進一步降到25%,貨車關稅降到20%~25%。
筆記本降價來勢猛
自2002年元旦起,我國政府對IT產品進口也實行了新的關稅政策。在34種IT產品中,關稅平均值下調為1
0%,盡管與汽車關稅的調整相比,IT業關稅下調幅度有限,但這好像并不妨礙外國企業在價格戰上大展拳腳。
今年3月,東芝筆記本電腦中國總代理神州數碼公司宣布,東芝筆記本電腦全線產品價格將相應進行調整,平均降幅
為8-10%。IBM、HP、康柏、ACER和Sony等公司也紛紛跟進,中國整個IT業的利潤空間都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擠壓。
國內公司背水一戰
在風生水起的中外價格戰中,國內企業盡管顯得有些被動,但還是進行了回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價格戰"中取勝的秘訣無非是"薄利多銷",這在汽車業低端產品上似乎表現得更為明顯。例如去年銷量比前年
大幅下降的天津夏利和長安奧拓,降價后銷量的增長立竿見影。但在利潤最為豐厚的高端產品上,由于缺乏競爭者,寶馬、奔
馳等國外品牌則占盡了風光。在產品差別化程度較小的IT業,國外產品也顯示出強大的品牌優勢。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汽車和筆記本生產企業可能還要面對一段"內憂外患"的日子。在價格戰中揮灑自如的天津
汽車前不久公布了虧損年報。國產筆記本電腦行業領軍企業方正科技和清華紫光日子也不好過,方正科技還沒能從股權之爭的
旋渦中恢復過來,清華紫光2001年也出現了虧損。所以,即使在價格戰中取得了一時風光,但國內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仍
然令人擔憂。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