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企業家呼之欲出
今年《財富》雜志評出25位企業未來之星,入選的4位內地籍人士中,上海聯創投資公司總裁馮濤33歲,維亞康姆中國區總裁李亦非37歲,網通公司總裁田溯寧37歲,搜狐CEO張朝陽36歲。
而在新鮮出爐的《福布斯》雜志2001年中國大陸100首富企業家排名里,有30名入圍者的年齡在40歲以下。
余明陽、趙民等著名管理咨詢專家相信,這標志著第三代企業家開始崛起。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國都崛起一代企業家。從“計劃經濟為主,商品經濟為輔”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之相伴隨的是,中國企業家也由“膽略型”到“專業型”又轉向“職業型”。
而1998年之后出現的“第三代企業家”,適逢中國全面走向世界,其成長情況直接關系國計民生。
如果給第三代企業家畫像,他們往往接受過系統的管理訓練,游歷過海外,面臨的是完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競爭環境,或以風險投資青睞的高科技產業為主,或授權接手父輩前任的龐大事業。他們更像是職業經理人中的佼佼者,而非“能人”或“領袖”。
趙民認為,由于這批35歲至40歲之間的年輕人還沒有足夠的聲望,企業的生存壓力又比較大,因此換班必須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股權結構的調整同時到位。
他建議:“如果要做新一代領導人的話,最好去搞新的產業。看看那些命運不好的繼任者,下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還是搞第一代領導人搞的那些產業。”
留過洋、有經驗最被看重
專家們認為,隨著國際競爭的國內化,那些留過洋、系統學習過國外管理思想的人會逐漸成為商界的主流,因為他們了解新的規則和玩法。
而真正的企業家都身經百戰。
“想成功的話,不要老呆在老總身邊,要主動到市場一線、管理一線去積累經驗和悟性。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老總,你把一個人放在你的二級公司或者一個地區總部負責,看他兩年之內干不干得出成績。不行的話,可以從提拔和培養的名單中剔除出去。”趙民說。
“想做點事業的年輕人,一定要有職業規劃。你必須清楚自己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識,到什么樣的企業獲得什么樣的歷練。”趙民特別強調。
“經驗證明,最好的人才一般出自最好的學校里面最優秀的學生及稍微差一點的學校里最好的學生。企業的領導人一定要選那些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不守成規、勤于思考、有組織能力和煽動能力的人。”他總結。
趙民認為,外企不適合培養本土企業家,因為跨國公司同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的管理上有鴻溝。“前者培養的都是職業經理人,處在非常好的企業小環境內,有強大的國際資源、各種管理體系和信息平臺支持。可很多事情,他在國外公司做得到,在國內公司就做不到。兩者實際上要求的是完全不同的素質。很少有人能在這兩個平臺之間自由轉換”。
入世之后,肯定會有今天的明星企業因為接班問題走向沒落。但會有更多的企業成長起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