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3月22日電(記者潘清)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劉鴻儒今天在上海說,中國證券市場建立11年來成效顯著,現在已進入新的規范發展階段。
在今天此間開幕的第二屆上海國際證券網絡服務展覽會暨第四屆上海國際證券業及證券電子技術設備展覽會舉行的開幕論壇上,劉鴻儒作了題為《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與發展》
的演講。
劉鴻儒說,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國債市場起步早、規模大,但市場化程度較低,尤其是公司債市場尚未發展起來。而起步較晚的股市,11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其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2001年年底股市市價總值為4.35萬億元,約占GDP的50%,扣除不可流通部分,則不到20%。而成熟市場的這個比例均超過100%,亞洲各市場平均水平約為80%。劉鴻儒認為,2001年中國儲蓄率高達38%,這為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創造了條件,未來股市總市值在GDP中的比例將會迅速提高。
股市建立之前,中國內地沒有直接融資渠道,目前直接融資占整個融資規模的比例也僅為15%左右。劉鴻儒認為,間接融資比例過高會對銀行造成很大壓力,而直接融資可以在給錢者和用錢者之間形成直接的制約關系,有利于對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直接融資的比例將大幅提高。
劉鴻儒說,中國經濟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目前關鍵要調整結構,增強產品的競爭力。股市在這方面能起到非常獨特的作用,不僅能通過增量資金調整結構,還可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對存量部分進行調整。而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更新改造方面,資本市場也可起到重大作用。
在演講中,劉鴻儒總結了中國證券市場十多年來發生的一些變化。他說,股市建立之初上市企業多為小型集體企業,以后雖允許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但上市的企業規模不大。近年來,一批特大型國有企業及銀行、證券、保險企業陸續進入或準備進入股市,不僅使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而且通過注入優質資產,為市場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過去股市投資者90%以上為散戶,近幾年機構投資者獲得了超常規發展。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證券市場擁有封閉式投資基金48只,開放式基金3只,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達到809億元。與此同時,社保基金形成并發展壯大,保險基金陸續進入市場,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也呼之欲出。
中國證券市場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出現在證券經營機構方面。在境外證券機構看好國內資本市場的同時,國內券商也在通過整合、重組、擴股、轉制逐漸走向成熟。截至2001年年底,內地109家券商凈資產為900億元,凈資本為400億元。
11年來證券市場交易品種不斷增加,而醞釀之中的二板市場、金融期貨及統一債券市場,將會使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劉鴻儒說,證券市場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首要的問題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發展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而證券市場成熟的標志,是從散戶為主向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轉變,短線投機向長期投資轉變。
劉鴻儒表示,規范和發展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不發展無從規范,而不規范就不是真正的發展。不斷地暴露風險,不斷地出臺法規進行規范,這是一個動態的、長遠的過程。(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