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大華都超市的還款計劃再度擱淺,引起許多供貨商的憤怒。實際上,像這樣因資金周轉不靈、導致供貨商
群起而攻之的超市在該行業中絕非少數。從某種意義上講,超市與供貨商之間漸漸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怪圈”。
在北京某超市的供貨談判會上,一臉疲憊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正是來催款的。李先生是某家電品牌的中國總代理,據
他稱,這家超市從去年8月開始便欠他貨款40余萬元,討了 多次一直未還。他告訴記者,信譽好的超市,像京客隆、超市發
等賬期很短,返款也相對及時。但像這家超市這樣拖欠貨款已經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如果供貨商真就此不做了,便有可能會
血本無歸。他們必須與超市繼續做“捉迷藏”的游戲。
據記者了解,目前超市連鎖業與其供貨商之間關系甚為緊張。超市給供貨商的賬期已從以往的30天、40天延長至
60天甚至90天,而且,即便是這樣,也不一定能到位。這無形中加大了供貨商的經營風險。而實際上,一般超市商品兩周
或三周時間便可售完,賬期限在一個月內是不成問題的。那么,超市用這些供貨商的貨款做什么用了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大部分超市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就是不停的擴張。有的超市不斷開辟新的地域開連鎖店,速
度之快難以想象,急劇地擴張必將導致后續資金嚴重不足;有的超市則挪用供貨商資金,甚至貸款做房地產生意、炒股,一旦
資金無法及時回籠,直接結果就是拖欠供貨商貨款。
對此,國家內貿局商業經濟研究所姚先生認為,超市行業的這種現象甚為普遍,而且兩極分化很嚴重,純屬力量的比
拼,誰強誰就有發言權。所謂兩極分化就是像聯想、海爾等這樣的知名品牌賬期極其嚴格,甚至現金預付。而一般情況下經銷
商占主動地位,普通商品在大型連鎖超市面前力量薄弱,沒有過多的發言權,貨款只得被一拖再拖。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近幾年來中國的超市連鎖行業在短時間內的超速發展,致使這個行業并未確立完整的、切實可行
的信用體制。
實際上,供貨商已成為超市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供貨商與超市之間的矛盾一天不解決,超市行業便不能正常穩步地
發展下去。(姜虹)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