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2009年成品油價格第二次上調 > 正文
晨報特約評論員 馬光遠
國家發改委決定自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400元。這是自燃油稅改革以來第二次上調油價,也是自5月8日《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出臺之后,首次按照該《辦法》上調成品油價格。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百分之四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3月22日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國際原油價格剛剛突破50美元,目前已經上漲至66美元,無論是上調價格的周期,還是幅度,看起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本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幅度低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幅度。但發改委的小心翼翼并沒有為自己的調價行為換來喝彩,而依然備受非議。
是中國民眾不知足嗎?這顯然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但在油價的問題上,民眾為什么積累了這么多的情緒(無論漲跌)?究其根源,還是在于不合理的價格管制和成品油生產的壟斷。
首先,我們發現,盡管本次價格上調幅度并不大,但在時間上顯然違背了發改委5月8日剛剛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從5月8日到6月1日,即使不考慮端午公假,也沒有22個工作日。既然辦法規定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發改委至少提前10天上調了成品油價格,對于石油巨頭而言,獲利顯然不菲。這種明顯違背自己制定的價格機制的行為,起碼難獲程序正義。
其次,即使在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走高,國內石油巨頭為保利潤開始采取限產等措施的情況下,國內石油巨頭們的利潤依然暴增。據統計,今年前4月,石油加工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81.3%,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4個月,全國22個地區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卻下降27.9%,石油行業在利潤上的“一枝獨秀”特別扎眼,所謂提價是為了防止虧損的說法有點滑稽。
再次,盡管成品油價格改革和隨后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對成品油價格的構成都做了描述,然而,在石油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合理利潤”一直成謎的情況下,油價本身仍然是一個永遠不透明的東西。特別是,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實施的時候,國際油價處于歷史低位,而中國油價當時并沒有徹底和國際油價接軌,這導致成品油價格機制可能在以后永遠都難有下調的機會。據專家的測算,目前中國真實油價應該處于70到80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接軌,即使國際油價達到70美元,國內成品油價格都不應上調。
最后,成品油價稅費改革還是不徹底。不是民眾愿意拿中國油價和美國油價相比,而是的確中國油價里面承載的東西太多了。該取消的公路收費劃定了延后的時間表,但油價改革卻必須一步到位。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和國外對比油價,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民眾在成品油上的真實負擔或者痛苦指數即使不是遙遙領先,也肯定是位居前列。
應該承認,老百姓對油價情緒之復雜,確實是一個無法簡單地用單學科知識譜系來解釋的問題,油價難獲正義,歸根到底繞不開管制二字。其實,在一個生產壟斷、銷售壟斷和價格壟斷的制度空間下,民眾本不該對價格的正義抱有過多的期待。然而,既然聲稱改革了,新的價格形成機制也表達了和國際油價“間接接軌”的意愿,我們當然希望在價格上起碼能夠體現正義在接近,哪怕只有一點點。其實,即使在不改變石油巨頭壟斷地位和巨額利潤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仍然有獲取正義的很廣闊的空間,只要在價格政策和程序上稍微透明一點,公開一點,并逐步放開價格管制,讓油價和國際市場徹底接軌,并倒逼公路收費等其他改革,非議和質疑就會少很多。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