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些地方政府推出“購屋入戶”的措施,不少悶了許久的投資人大為振奮,認為隨著股市的“牛轉乾坤”,樓市也將復蘇。但這樣的幾率有多大呢?我認為趨近于零。
首先,股市開春持續走高,固然有其預期向好因素的推動,但“跌深反彈”卻是主旋律,回想近兩年的股市最高點是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而最低點則落在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兩者之間差距4459.11點,以“腰斬有余”都不足以形容慘烈!然而樓市自2007年9月27日央行與銀監會聯手出臺《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壓制房價過快上漲,導致交易量逐步走低至今,已經將近一年半,各地房價跌幅一般在二成之間,上海更只“微調”10~12%,與股市境遇完全無法相提并論。在這種情況下,期待樓市出現與股市相同走勢,無異“緣木求魚”。
其次,投資買氣過重是樓市長期存在的問題,而投資的兩大特性便是“逢高買進、逢低賣出”與“因為非自用,所以可買可不賣”,在這兩個特性都使得投資人很難在全球經濟持續探底的形勢下,出手購進房產,投資人更多的考慮是資金安全與獲利落袋。
當然市場永遠存在剛性需求,而且“購屋入戶”的確誘人,但由于剛性需求長期遭冷遇,市場過度向高端的投資需求傾斜,于是對本地剛性需求者而言,房產總是有著地方太遠、面積太大、總價太高的“三太”缺憾,使其不愿或無力購買,從而成為市場全面回暖的障礙。
更何況“購房入戶”政策10余年后重新啟動,希望達到當年效果,恐怕過于樂觀。畢竟時空背景差距太大,當時戶籍制相對嚴苛,而10萬元就可以在浦東買到房子,現在呢?加個零都不見得,縱使會有部分先前未購屋的高級白領受政策激勵進場,卻缺乏持續性,連要撐起個像樣的“小陽春”都力不從心!因此,“購屋入戶”當作人才引進即可,視為救樓市之舉措則大可不必。
其實,以開發商的角度而言,與其不切實際地等待國際經濟危機結束,及隨大盤起落,或等、靠、要政府救市,不如勇敢面對現實,采取必要的自保措施,以維持企業正常運營;而目前要生存發展的三大法門,就是“品質為王、降價為王、現金為王”,這才是當前波譎云詭的非常時期之聰明做法,也是唯一出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