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民不富,無法產生足夠強大的購買力,無法使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消費,這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文 / 時寒冰
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我國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弊端清晰地展現出來,那就是民不富。由于民不富,無法產生足夠強大的購買力,無法使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消費,這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股市的慘烈下跌與此不無關系。
我認為,民富主要包括兩層意思:
其一,形成穩固而廣泛的中等收入階層,使得中等收入者成為經濟主體。從消費角度來看,中等收入者占據主體的國家,內需往往比較活躍。中等收入者是激活內需的最重要力量,在任何發達國家都如此。
其二,低收入者有穩定收入來源,受到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保護。這種消除低收入者后顧之憂的做法,其實也是通向民富之路的一個重要途徑。
但在現實中,我國的收入分配是向政府傾斜的。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資金流量核算結果來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出現了向政府和企業傾斜的現象,政府和企業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斷上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并且,政府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擴大之勢。國際上通常的發展路徑是,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通常是上升的,這一趨勢有加快傾向。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比2007年同期增長30.5%,增收7606億元。而同期的GDP增速為10.4%,稅收增長速度是GDP增速的3倍。
由于民不富,現在的股市、樓市缺少支撐,股市雖然經過多次強力救市政策,依然走不出低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國股市自2007年10月份開始的下跌,又使得一部分高價進場者損失慘痛,有人估算,剛剛形成雛形的中等收入群體,因此消失60%以上。這一估算是可信的。中等收入群體縮水,與股市的低迷形成了惡性循環,是股市走不出低迷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中等收入群體的縮水也意味著,如果房價下跌,很難有真正的需求能夠支撐得了市場的拋壓。
低收入者同樣在股市的此輪慘烈下跌中受損,加之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低收入者的憂慮感進一步加重,這也是制約我國內需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所說的民富中,為何只包括兩大主體——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呢?因為,高收入者尤其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暴富,進一步擠壓了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對社會公平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利的。
因此,中國股市要想走出低谷,中國經濟要想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必須走民富路線。
經濟學理論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實踐都表明,一個國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階段,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以及社會結構的全面深化,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社會進步將面臨難得的機遇。2003年,我國跨過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門檻,正在經歷一個黃金發展階段,應該使財富在分配過程中,向民眾大幅傾斜。只有這樣,才能讓國民有錢消費。
在內需委靡不振的今天,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上,在這一關鍵點上,只有當機立斷,改變目前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盡快實現民富,中國經濟才能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要做到這一點,關鍵要做好三點:
首先就應該大規模減稅,因為減稅可以促進社會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其次,要削減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為社會保障節約出更多資金。其三,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只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才能真正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
作者為中國財經傳媒人聯盟特約觀察員,《上海證券報》評論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