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小年 |
歐美政府的救市目標很少針對股票指數,而是針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看一下美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曾經有好幾次股價大幅下跌,政府實際上都沒救。比如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美聯儲發了一個將一如既往地維護市場的流動性的聲明,什么意思,大家自己理解。另外,美聯儲在股價大跌時提高了向金融機構貸款的額度,除此之外沒有采取任何其他動作。2000年新經濟泡沫破裂,納斯達克當年4月指數大跌,美聯儲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甚至在6月還加息一次,8月納斯達克指數再次下跌,美國經濟出現了明顯衰退征兆,美聯儲才于12月開始減息。很明顯,美聯儲那一次減息不是為了救市,而是為了防止美國經濟由于科技泡沫的破滅而陷入衰退,針對的是實體經濟。
1929年那一次大危機是美國政府該救而沒有救,所以引起了銀行的大面積倒閉,信心喪失,信用急劇收縮,最終導致了大蕭條那樣的災難。真正動用貨幣政策來救援機構的是1998年,當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金融體系振蕩,美聯儲宣布減息,并且安排了對長期資本的民間收購,但是美聯儲并未出資。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不應該把它解釋為股指的暴跌。美國人現在的狀況,基本上相當于1997年的東盟各國,相當于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各國,是金融危機。兩者的區別是什么?金融體系為本,股票價格為標,美國人現在救的是它金融的根本,救的是它經濟的根本。
歐美的救援和我們這邊托市的區別就在這里。我認為我們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是救市,是托市,它的全部目的在于推高資產價格,這是非常不一樣的。美國和歐洲的救援,英文叫Bailout,實際上是急救金融機構的意思,其實翻成救金融機構、救金融市場,可能更準確一些。Bailout的核心、全部目的,是恢復市場信心,是防止系統性的大崩潰。救援的終極目標不是股票指數,而是恢復信心,而是拯救破產的金融機構,重新啟動金融市場。救和不救的分界線在于是否存在著系統崩潰的危險。如果存在危險,必救,如果并不存在,這就沒什么好救的,讓市場去改正,尤其在估值方面讓市場自己改正自己。
這里就涉及在金融危機的面前政府的職責、角色到底是什么。我想引用斯密的說法,他把政府的職責定義為守夜人,是市場經濟的守夜人,如果一切正常,守夜人可以去睡覺。如果發生火災,守夜人必須出動去盡力撲滅。美國現在是大廈失火,后院失火,政府必須承擔他的責任,采取果斷措施,把這場火滅掉。美歐政府實際上在干預市場的時候都做出了承諾,入股商業銀行、入股金融機構都是暫時的,待將來形勢恢復之后,都會撤出。
其實亞當·斯密在講守夜人的時候也包含了另外一層意思:在信心崩潰、市場已經不能有效運轉的緊急狀況下,政府要采取行動。這時只有靠政府,比如說現在的美國。中國要不要像美國政府那樣采取大規模的救市行動?先問一下,中國金融體系是否處于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答案就有了。
在這樣如一個格林斯潘所講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大災難面前,我們能做的,是保持自身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的健康,控制好貨幣發行,深化改革,端正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穩定中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國的穩定就是對世界金融體系穩定的最大貢獻。
(作者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