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睿鶇:巨災保險體系構建宜早不宜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7:21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吳睿鶇 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2月15日召開的針對南方雪災的保險業抗災救災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巨災保險制度,利用保險手段分散巨災風險的能力還比較有限,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制約了保險業的巨災承保能力。 巨災保險體系構建的呼聲由來已久,尤其在南方大面積冰雪災害消停后,巨災保險制度再次引起人們的熱盼。值得欣慰的是,此次災害過后,保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提出方案,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起我國的巨災風險機制。 巨災保障體系構建的核心是巨災保險制度。所謂巨災保險制度,是指對由于突發性的、無法預料、無法避免且危害特別嚴重的如地震、颶風、海嘯、洪水、冰雪等所引發的災難性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給予切實保障的風險分散制度。 由于巨災保險制度在我國幾近空白,特別是遇到災難性事故時,整個保險業顯得力不從心。就拿此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來說,截至2月12日,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111億元,從保險理賠來看,共接到報案85.1萬件,已付賠款10.4億元,業內人士預估全部賠款將超過85億元。盡管保險業積極主動賠付,可保險賠付金額尚不足損失總額的1%,反觀國外巨災后,保險賠款可承擔30%以上的損失補償,發達國家甚至可達60%、70%。這意味著我國保險的覆蓋面還很窄,其承載的保障社會穩定功能未能充分顯現。 應當說,就目前而言,我國構建巨災保險體系勢在必行,宜早不宜遲。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地震、洪水、臺風等各種自然災害發生均比較頻繁的國家,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在1000億元以上;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其保險賠償僅占損失的5%,遠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中國大災后損失的補償,主要靠國家財政救濟以及少量社會募捐,然而國家財力和募捐有限,往往對巨大損失而言,這種淺層次小范圍的補償只能是杯水車薪。 基于國內巨災保險的現狀,保監會提出以政府為主導,來架構巨災保險體系,無疑是客觀和務實的。筆者覺得,要想讓巨災保險體系在政府主導下進行,就目前來講,至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制定法律法規。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中國巨災保險法》,并由保險監管部門統一設計出單獨的地震保險、洪水保險以及冰雪保險條款,進而確立巨災保險的政策性保險地位。 其次,建立巨災風險基金。巨災風險基金可以從三條渠道籌集:一是通過國家財政,每年按一定比例直接拔付;二是商業保險公司,從每年的收取保費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三是利用國家財稅杠桿,實施減稅政策,降低現行保險企業的營業稅稅率。與此同時,巨災基金建立后,國家還要指定專門的機構,對基金收繳、使用以及日常運作情況,進行嚴格監管。 最后,要借鑒國外經驗。目前,美國、日本、英國以及歐盟國家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巨災保險制度,從這些國家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情況來看,他們在很多方面具有類似的地方,其中最值得借鑒的經驗是風險轉移機制。在這方面,我們不妨以發行巨災保險債券、與國外保險機構聯姻的方式,來構建多層次分散承保風險體系。 當然,巨災保險體系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長時間的不懈努力,才能成功構建。盡管這是一項困難重重、極其復雜的工程,但對于像中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絕不能知難而退。我們要借中央到各地都在重視和關注南方災后重建的契機,全面啟動巨災保險體系建設,以建立起堅不可摧的社會保險體系。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