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在世界排名并不能說明一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7:44 新浪財經
邱 林 有關中國經濟世界排名的話題,正在坊間熱議。年初有媒體報道說,今年中國經濟可望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近日,世界銀行又稱重新統計中國經濟規模縮水四成,但仍排名世界第二。那么,中國經濟規模到底排名全球第幾?廣東省統計局高級統計師邱俊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不同的統計方法得出的排名不盡相同,但具體引用時卻反映不同的目的。(12月25日《羊城晚報》) 此次世界銀行調低中國購買力評價后的GDP水平,是因為其在中國多個城市仔細采樣后發現,中國的商品價格比原先想象的要高得多,因此去掉一些不合理因素后,中國GDP總量和所占世界GDP比重,都有所下降。修訂后的中國GDP總量下降40%,占世界GDP比重過去是15%,這次下降了5個百分點。雖然這次調低了中國的GDP,但是中國占世界的名次仍然未變,位居世界第二位。 這與中國2005年底調整GDP現價總量形成對比。當時,國家統計局于更正了2004年中國GDP現價總量,根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GDP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16.8%,中國GDP在世界的排名一下子上升了四位,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其排名也發生變化,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是美國,其次是日、德、英、法、中。當時國外有媒體認為,中國很可能會在2010年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不管是升也好,還是降也好,當前中國的GDP已超過英國、法國,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超過德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中國GDP的一升一降,讓一些人稱中國的GDP統計“存在水分”有了一定市場。因此,坊間對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名一直爭論不休,而且伴隨著這些爭論,“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說法不時出現。這不能不讓人問一個為什么?其實,我們知道,在世界發展史上,每當一個大國崛起之時,國際上總會產生種種議論、猜測、疑慮甚至擔心,這是屬于情理之中的事。 對中國在世界排名的爭論,有的屬學術范疇,有的則帶有國際政治角力的背景,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用哪種眼光來審視中國的發展,有一個基本事實不容忽視,這就是在近年來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危機面前,在中國自身宏觀經濟運行面臨諸多深層次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不但沒有衰退和崩潰,反而保持連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因此,國外熱衷于炒作這些中國的經濟地位的上升,并不是對中國的仰慕和尊敬;相反,這里邊有明顯的“驕敵”戰術嫌疑。 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在世界排名上升,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對西方經濟的威脅。如果較多西方國家共同遏制新興經濟大國的崛起,新興經濟大國的崛起目標就有可能被扼殺。即使不被扼殺,也會給新興經濟大國的崛起帶來極大的困難和障礙。全球面對一個國家的崛起,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并不是首例。但是作為中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的崛起,與其它國家確實不同——人類第一次面對擁有這么多人口的國家的崛起。美國經濟崛起時只有3000萬到4000萬人,日本也只有1億人,而中國有13億人。 當然,中國經濟在世界排名的快速上升并不能說明一切。即使中國在可預見的時間取代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的經濟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成就。對于中國的GDP統計,無論采取哪種算法,都改變不了去年中國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這個客觀現實。因此,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這一點沒有發生絲毫改變。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的人口數,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正如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其一年的產值超越只有8200萬人口的德國,也不是讓人詫異的事情一樣。 因此,面對位次前移的世界經濟排名,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不要頭腦發熱,排名的上升并不標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高度。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改革開放面臨的艱巨任務,特別是正確看待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和部分城鄉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而且我們的發展基本上還是一種拼資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還沒有完全轉變到依靠科學技術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上來。這也是今后中國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