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序:有效的調控政策居然是久違的一刀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6:48 人民網—江南時報
事實將證明,第二套房貸細則揭開了有效、或者預期有效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獨得之秘。久違的“一刀切”似乎成為最終擊中要害的正確手段。 央行和銀監會11日發布了一個“補充通知”,規定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認定房貸次數。借款人家庭除人均住房面積低于當地平均水平者,無論第二次申請的是商業貸款還是公積金貸款,概莫能免。此“補充通知”所補充的“通知”,即9月27日,央行、銀監會發出的《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借款人第二套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商業用房購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應隨套數增加而大幅度提高。 “通知”下達后,媒體紛紛報道,職業投資客放盤明顯增多,前期上漲速度較快的一些城市房價明顯下調,銀行受理相關貸款申請明顯減少。當接到“補充通知”,銀行房貸部門更認為,“情況不妙”。謹慎的評論稱,市場在“觀望”。樂觀的評論稱,市場已現“拐點”。也免不了有評論稱,中國樓市“崩盤”在即。 為什么第二套房貸抬高門檻驚了投資者?為什么以央行、銀監會統一解釋代替各商業銀行自定細則驚了銀行?這兩位一驚一乍,為什么市場、價格也應聲而動? 答案盡在“一刀切”。 從政策執行角度看,“一刀切”約束了商業銀行靈活機動的空間,使管理層對其經營活動的干預更剛性,無轉寰余地。更剛性的干預限制了第二套房貸中市場力量的作用,管理層也是情非得已。中國內地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水平如何,央行、銀監會最了解。接受銀行零售服務的普通人都感覺得到它們與國外同類企業的差距。次級貸款危機爆發后,大家發現,在市場經濟中久經考驗的“最優秀”的銀行家和“最先進”的風險控制模式也會決堤。美國教訓表明,金融系統對低級別信用的“信任”及其造成的金融企業自身信用損失,無疑是玩火、縱火。中國經濟是萬金之軀,貨幣政策當局寧可“一刀切”,也絕不敢放任銀行以身犯險。 從政策目標對象看,“一刀切”既打擊了投資性需求,也碰傷了自住消費需求。有報道分析,投資者會算成本,不合算就跑了,自住者多出一成首付,多還幾分利息,咬咬牙還會買。這類讓自住者承擔調控成本來打擊投資者的“苦肉計”,雖令人不寒而栗,卻道出了房地產調控面對的實情:投資性需求源于對房價上漲的預期,房價上漲的預期來源于對自住性需求的預期。樓市不同于股市,最終接盤者一定是自住消費者,而不是投資者。自住者力不能支,投資者才可能撤退。 反思,如果“一刀切”確實減少了銀行房貸發放過程中潛伏的問題,可見之前銀行信貸對房價上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一刀切”確實暫時抑制了投資性需求,可見自住性需求沒得到有效滿足果然是房價上漲的底基。(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