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紅漫:錯位政策搭配堪稱妙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8:5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確定來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因而備受關注。理解好會議的指導思想有助于準確把脈未來經濟走向。鑒于此,本版特開辟“2008經濟工作任務解讀”欄目,就本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主要任務進行深入剖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明年八大經濟工作任務。其中第一項工作任務,即“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明確闡明了明年推行各項經濟工作和落實宏觀調控任務的最終目標,可謂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值得深入研讀和分析。 就實現這一目標的政策導向,會議提出“雙防”。在具體的政策選擇上,最為重要的變化在于貨幣政策方面,將已實施十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而財政政策則繼續定位為“穩健”。這意味著中國自1997年開始實施的“雙穩健”政策組合,正式變成由“從緊”與“穩健”所構成的全新政策組合形式。 宏觀調控政策的定位調整和組合變化,順應了中國現實經濟發展狀況。之前貨幣政策之所以定位為穩健,其原因在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外部金融和經濟形勢嚴重惡化。嚴格地講,“穩健”并非是經濟學理論中的政策表述方式。從文字表達看,它更加接近介于“積極”和“緊縮”之間的“中性”政策選擇。但是與西方經濟理論中“中性”意味著“不干預”不同,對于中國而言,所謂的“穩健”則更加強調了小幅微調、隨機而變的含義。由此我們看到,在外部經濟危機壓力加大之時,“穩健”就意味著貨幣投放的適度增加,以使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而在近些年,當經濟趨熱跡象明顯,在穩健的政策背景下,貨幣政策的導向則是逐步呈現緊縮態勢。 因此,只要經濟發展趨勢尚在可以容忍的范圍之內,就可以通過“穩健”的政策予以適度微調,那么,由“穩健”轉而向“從緊”的變化,則反應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更為關鍵的是,這一政策導向的變化,更體現了宏調政策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的具體表現是,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可能性在逐步增加。而大多數研究機構認為目前的物價上漲只是結構性的。但是,這樣的分析結論是相對靜態和孤立的,如果把中國經濟發展置于未來年度和全球視野,那么出現全面通脹的可能性不容小覷。 首先,從推動國內物價上漲的因素看,國家已經確定從明年開始推動資源價格改革,資源價格上漲將傳導到下游產業直至終端消費品,最終推高CPI漲幅。其次,從海外市場看,美元持續走軟讓原油價格繼續高位運行甚至飆升的可能性極大。中國大量依賴原油進口,一旦油價繼續高位飆升,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將會很大。第三,CPI漲幅持續保持高位,會逐步形成通貨膨脹預期,這種預期會成為物價進一步上行的動力。 從這三點內容看,它們的共性在于對物價上行的剛性推動,僅靠市場的自發調節很難應對。所謂“居安思危”,在目前經濟過熱趨勢尚未確立的情況下,適時調整貨幣政策的性質定位,也正是為了提前避免未來導致物價上漲、經濟過熱的因素出現集中爆發。 具體到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這一表述,意味著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數量型工具的作用,在價格型工具以及匯率政策的使用上可能性將會更大。 目前的利率政策,也即持續的加息動作,已經在現實效果和負面影響方面遭遇瓶頸。一方面,未來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多屬于剛性因素和外圍原因,更多體現為供給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壓力,而加息主要通過提高資金成本來抑制市場需求,著力點并不相同;另一方面,持續的加息給部分正常社會需求造成了負面影響,容易引發社會問題的出現。因此,站在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角度看,數量型工具,比如存款準備金率、定向票據等能夠更主動地掌握信貸投放節奏、控制投放規模,精準地實現調控目標;而匯率政策則可以化解海外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因素,避免剛性推動因素的惡化。 最后,值得強調的是,與貨幣政策導向發生質的變化不同,財政政策繼續秉持“穩健”定位。這一“錯位”政策搭配,充分體現了中央在推進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控思路時,更加注重社會保障職能的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價格上漲具有剛性因素,但是價格上漲對社會的傷害力度不同。對于低收入群體而言,食品和資源開支在總開支中的比重更大,因此更容易因物價上漲而受到傷害。保持穩健的財政政策,而不是與貨幣政策一樣采取同步收緊,正是表明了國家財政在社會保障等需要加大開支的方面絕不吝嗇投入。 由此,通過穩健的財政開支總量與結構性的調整優化相結合,讓國家價格體制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落實徹底消除了后顧之憂,能夠因經濟走勢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大膽推進。看似“錯位”的政策搭配實為實現總體調控目標的一招妙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