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侯寧:穩定股市已成為一種挑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07:36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侯寧 滬指終于突破了4000點,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預料中的結果,因為宏觀經濟、股改、人民幣升值等利于“做多”的趨勢性因素并沒有變化。GDP在提速,股改還在深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突破了7.7:1的關口,甚至連上市公司業績也奇妙地出現大幅提升。有分析說,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動態地降到了30倍,對一個新興市場而言,這個倍數顯然還不算高。 然而4000點背后的基本面并非高枕無憂。從央行一季度的數據來看,不僅銀行放貸速度沒有降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而通脹壓力更是越來越大。雖然行長周小川5月7日在瑞士巴塞爾表示央行“尚無證據表明中國的通貨膨脹情況已經失控”,但繼糧油米蛋價格明顯上漲之后,今年水、電、煤、氣等公共事業和服務價格的“補漲”已經明顯地讓百姓體驗到了通脹的滋味。 顯然,面對這些需要各部門全力配合方可奏效的結構性壓力,單憑周行長一句“央行有能力遏制物價上漲”是難以服眾的。這就像央行七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在外匯儲備金上也動用“巨斧”卻依然難以阻擋澎湃的流動性潮水一樣,公眾還沒有理由相信央行現行的利率政策能夠讓各大銀行降低放貸沖動。 理由也是明擺著的。中國各大銀行雖然啟動了股改,但其所長期依靠的,仍是以低息吸儲、高息放貸為特征的存貸款利差盈利模式,這一點至今沒有實質性改變。拿著百萬高薪的行長們的任命機制、激勵機制、問責機制,在我國仍然形同虛設。有人說,在我國企業改制過程中,“國際化”是繼“市場化”后被喊得最多的口號,但可惜,接軌的是高管的高薪,其他的還需“研究研究”。 這便是我國金融業在“市場化”旗幟下與國際接軌所帶來的嚴峻現實,宏觀調控也似乎因此陷入越調控越蒼白的境地。而在加息等措施暫被擱置的前提下,倒是鮑爾森們希望的人民幣升值速度一浪高過一浪。當然,人民幣升值有其合理性,央行也相信其變動速率仍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如此亦步亦趨的貨幣政策、外匯政策依然是值得反思的。 更難以抑制的是,人民幣升值反過來不僅激發了股市分析師們重估中國資產的想像力,更對國際熱錢產生了難以抵抗的終極誘惑。試想,購入中國資產或股票,不僅可以分享股價上漲的紅利,而且能分享人民幣升值的快感,更能在境內外股指期貨競相推出的博弈中爭取到做空的巨大紅利,那么本性逐利的資金又如何能擋得住如此三重誘惑?而如果人民幣存款利率持續現行的負利率狀態,則儲蓄資金流入股市的速度便必將如A股開戶數一般迅速暴漲。 誠然,在國內投資渠道匱乏、銀行利息低企且內需不振的國情下,目前股市的上漲的確給了投資者分享國民經濟發展紅利的機會,然而,當人人都看到了這一“分紅之道”,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時,這條“新興+轉軌”的本便不大的門檻便可能被蜂擁的人潮擠破。如此險境在前,監管層該做什么呢? 誰都知道,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發展的大好環境,但面對樓溫未降、股溫不斷升級的“熱絡”格局,“穩定”二字便成了巨大的挑戰。在此,墨守成規、亦步亦趨的保守思維可能會引來巨大的動蕩,打破常規的超前思維才是魄力之舉。比如,加息加到讓銀行的傳統盈利空間和國際接軌…… 總之,股市熱了,很好,大家能從中分享改革成果,總比房價高得讓人望樓興嘆強;但股市燙了,甚至要燙到灼人,便不是什么好事,因為“燙手的山芋”總是需要先來降溫才好吃的。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