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青安:從上海來看房價調控的可行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6:13 新浪財經
許青安 房地產調控,建設部說調控完成了, 渣打銀行說出現泡沫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八部委近日下發通知,聯手開展房地產領域的市場秩序專項整治。此次整治覆蓋房地產所有領域,對有投拆舉報的項目將重點調查。 房價在調控中越調越高,人們難免用困惑的眼光來看八部委的”新政”,這次專項整治,會不會“治標不治本”?是不是又是“越調越高”? 有學者提出這次整治“扭轉市場失靈”是調控的重點,看了讓人不禁啞然失笑,中國有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市場嗎?寡頭壟斷下的市場要素間哪里有市場的波動呢? 房地產業,被很多地方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被綁在”政績”的戰車上,被效益低下的銀行業當作收益支柱____這樣的房地產業,只能是壟斷性的”壞市場”,也就是說,收益由利益集團瓜分,成本由社會分擔,這樣的所謂”市場”哪里還存在”靈”與”不靈”呢? 上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讀中國房地產業的很好樣本,上海 在2005年、2006年宏觀調控期間,殷國元先后拋出了“土地價格不跌論”、“開發商征地正其時論”、“上海高地價未托高房價論”、“調控到位論”等觀點。在2006年的“國六條”出臺前,殷國元曾在中國土地市場年會上說,“上海地價仍有上升空間,現在是開發商在上海拿地的好時機。上海的土地后備資源極其短缺,可利用的土地正越來越少,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日前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06年全國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通報顯示:去年查處結案9萬多件,90%以上土地違法案件與地方政府相關,被處理相關責任人近3600人。上海堪稱為國內房價畸高、秩序失范、調控失靈的典型城市之一,其土地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大抵可以視為全國縮影。 接近上海市房地局的人士直言不諱,土地出讓、變更用途等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騰挪空間”。如今地方土地市場往往是一、二級分離,一級土地市場如土地儲備環節主要是運用地方政府權力進行征用,大多數情況下并未實現市場化運作;而二級土地市場如對待土地囤積問題,無論是同意延期開發抑或給予經濟處罰,也給一些官員留下“職務之便”。 回顧上海房價的畸形猛漲,“經濟適用房”被取消是個重要原因,老百姓全被擠進了“商品房”的華山一條路,這個時候,別有用心的新聞媒介的聲音是“溫州炒房團”炒高了上海的房價,企圖混淆是非,替官商勾結哄抬物價的行為找出一只替罪羊。 在經歷了兩輪地產調控之后,上海土地財政風險開始露頭。有數據表明,上海市2003年公開招標的1200多公頃土地,每畝的平均價格達到105.4萬元,比2002年上漲了124.3%,溢價部分成為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房地產市級稅收當中,營業稅為29.7億元、所得稅為16.3億元, 今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股市迅速做出反應,當天地產股板塊整體跌去9.78%。上海地產商擬聯合上書,反對清算土地增值稅。 按照土地增值稅的征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1993年年底國務院發布的第138號令,以下簡稱138號令)中的相關條款,上海2005年的土地增值稅至少能征收400億左右。 綜上所述,上海的標本告訴我們,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市場,住房改革嚴重偏離方向,大量的土地收益未列入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范圍,成為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最大來源,在住房體制改革上,政府經濟責任被偷偷排除,“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退出了市場。 面對其他行業的投資收益缺乏暴利,暴利的房地產業就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尤其是國內落后、低效益的銀行業,當然更包括社保金、外資等境內外的游資熱錢。 從上海的整治經驗來看,只要對于行政管理敢于動真格的,使調控措施成為“高壓線”,這樣一來的調控才可能是有效的。其次是必須是綜合性的治理。 一是對于土地出讓金的資金管理體制改革,確認對于“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地方政府經濟責任,使之成為和GDP一樣的政績目標,回到1998年住房改革的初衷上來,法定“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在地方政府土地收益中的比例支出,操作的各個環節“亂世用重典”,確保真正的低收入者的利益; 二用土地增值稅這個調控手段,把房價控制下來,土地增值稅目前還是很多語焉不詳的地方,留有灰色的操作空間; 三加大供給,建設部每月公布各地“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計劃和進度,鼓勵“集體建房”。嚴格控制“單位建房”,沒有供給的放量,房價只能是越調越高; 四打擊腐敗,如果有決心像抓上海貪官一樣,抓一批關一批,房價就應聲而落;當然,房價應該軟著陸,使房地產業得到真正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