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周明華:1%人愿當工人的禍首并非官本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0:31 新浪財經
周明華 據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僅有1%的人愿意當工人;人才就業意向根據頻率高低依次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性企業、金融保險和競爭性企業等。“此結果表明官本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說,“美國80%的優秀人才集聚在企業,而我國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業”。(4月8日《中國青年報》) 雖然當今人才不愿流向非壟斷性企業,只熱注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有長達5000年傳統的官本位觀念的關聯度很高,但我仍不茍同林澤炎先生對此的“傳統”評價。抵達“不愿當工人只想做官”的核心現實原因,并非是官本位的傳統觀念起決定性作用,而是一系列實際的社會問題在起著導向性的根本作用。 一個簡單的歷史比較,我們便能窺出端倪。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如果我們進戶調查,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愿意當工人,因為,那時的企業職工地位不低,薪酬制度的起點公平性與程序化的透明性較高,這使國家工作人員的經濟收入差距不大;而今,不管是當工人還是技術員,工資低,就業不穩,社會保障水平處低位,還時時面臨企業經營狀況不善給個人帶來的收入跌落風險,下崗、待崗等潛在職業危機一直是企業職工心中的一塊隱痛。 特別是一大群國企的轉制與變賣,使一大批企業職工,瞬間從建設技術型國企的熱情高位跌落至私企的情緒低谷。尤其在為數不少的私企,職工們還要忍受無良老板的欺侮盤剝。加之我國勞動監察執法意識與監管行為的長期缺乏,使“血汗工廠”頻現——什么平均每天車間工作12小時以上,什么30名工人擠睡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水泥屋里,什么一周的菜碗里只能放一次3片肥肉……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的政績沖動導引下,往往“你榨你的工人,我掉我的眼皮”。 在這種社會就業環境條件下,誰要是心甘情愿地去當工人,那才是貨真價實的“觀念”上出了大問題,才真正是背離現實社會生態的錯誤的就業觀念。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其思想。同樣,社會分配不公,有權階層與壟斷行業的收入及保障同大批普通企業間的鴻溝越掘越深,此番社會現實的存在,必然決定了人們的就業觀與認識論之潛在或顯現變化。 如果工人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保障,那么,他們哪來啥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的“賦閑觀念”呢?當今社會,公民無所謂啥“本位”的,你一月給工人3000元工資,退休后的保障能與公務員看齊,就算去偏遠山區當農民,他們也會去干。其實,當前我們最應反省的是何以造成“沒人愿當工人”的現實,與其苦口婆心地勸民轉變觀念,還不如腳踏實地為民做實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