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吉:我提出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的觀點無懈可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 05:39 經濟觀察報
“我是一個 ‘四高分子’——— 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熱情高。”劉吉說。 2007年3月8日上午,全國 “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五樓劉吉的辦公室里,近兩個小時的采訪,讓記者著實領略了他的“熱情高”。 1958年,劉吉畢業于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畢業后一直從事科研工作,不惑之年卻轉向了社會科學研究。先后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目前擔任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 是什么促使他“半路出家”? “改革開放后,李昌同志(當時中國科學院負責人)也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反問他,‘你當年為什么參加一二·九運動?’他說因為當時‘華北之大,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我回答,‘我也是。十年文革,中國之大,放不下一張安靜的實驗桌’呵。” 一個多月前,他對《南方周末》說:“中國根本不存在兩極分化。”此言一出,輿論大嘩。不同意劉吉觀點的,占絕大多數。 當記者告訴他一些讀者給本報寫信批評他的觀點時,他要求記者把郵件轉給他看。他高聲說:“如果有機會,我可以和他們當面辯論。” 劉吉滔滔不絕地闡發著自己對兩極分化和原罪問題的見解。樓下的長安大街上車水馬龍,他中氣十足的聲音壓過了大街上傳來的噪音,性情之率真,精力之充沛,全然不像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 我提出“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 是無懈可擊的 經濟觀察報:自從你對媒體說“中國根本不存在兩極分化”后,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甚至可以說輿論洶洶,其中批評質疑是主流,謾罵者也大有人在。你怎么看待這種局面? 劉吉:我提出“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看都是無懈可擊的。 什么叫兩極分化?稍微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就知道,兩極分化是馬克思提出來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雇傭無產階級勞動,剝削無產階級剩余價值,導致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無產階級越來越貧困而且是絕對貧困化。一個越來越往天上走,一個越來越往地下走,此謂之“兩極分化”。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都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即使下崗工人的生活也比改革開放前普遍貧窮的中國人生活好多了,哪來“兩極分化”? 經濟觀察報:但是畢竟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而且其間的絕對差距確實在擴大。 劉吉:有的得到的多些,有的得到的少些,由此出現的差距是在共同提高的基礎上的差距。這不是兩極分化,因為沒有出現絕對貧困化、絕對富裕化。 這是定性的判斷,然后我們定量地來看。 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從1978年到2003年,中國貧困人口從6.4億降至2.2億,人口貧困率從64%降低到16%。按照中國數據,1978年有2.5億人不得溫飽,而2003年貧困人口3000萬!如此短的時間里面,貧困人口降低這么多,絕大部分中國人進入小康生活水平,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奇跡,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個奇跡,所以當時聯合國在上海召開了世界扶貧大會,召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困國家來學習中國的經驗。 經濟觀察報:實際上是在中國召開了一個現場會。 劉吉:世界公認嘛。 還有一個很好的指標是銀行儲蓄。1978年我們改革開放之初,人均儲蓄只有2塊多,現在我們是多少了?現在我們整個銀行儲蓄有13萬億多。這意味著幾乎每個人都是萬元戶啊。說實在的,今天大多數人的銀行存款都有十萬八萬的,少的也有幾萬。 有人說存款里面80%是有錢人的存款。我說這很滑稽,有錢的人把錢存在銀行里?有錢人分幾類:一類是貪官。貪官要是把貪污的錢全存在銀行里不就暴露了?要存也是存少部分的。他貪污的錢要么存到外資銀行里去,要不就是像沈陽副市長馬向東那樣把錢藏在夾壁里,都爛了。再就是民營企業家,他的錢還要擴大再生產,他要去投資,投資才能夠賺更多的錢,所以現在的流動資金不夠,老想貸款,貸款信用不夠,他欠著銀行的錢,他怎么會把錢存在銀行里呢?還沒有聽說把錢存在銀行里能變成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所以真正把錢存在銀行里的是老百姓,因為工薪階層即便想投資也不知道怎么投,生活好了,有一點積蓄,投資怕風險,當然是存在銀行里,這是很明白的道理!怎么可以拿來做“兩極分化”的文章呢?可能80%是城市人口的存款,20%是農民的存款,這反映了城鄉差別,但是不能說銀行的存款這么多不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說,根本不存在著什么兩極分化、絕對貧困化,沒有這事兒,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普遍的,有的提高多些快些,有的提高少些慢些。這是鄧小平改革的偉大功績,這才是歷史的真相。如果說一些年輕同志,他們沒有經過普遍貧窮,他們一般都不知道這些數據,還情有可原,問題是那些自稱為“草根經濟學家”的學者,你們掛著經濟學家的牌子,說兩極分化,這不是閉著眼睛說瞎話嗎?說兩極分化的人就是想否定改革,反對、否定鄧小平的改革,把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認定為資本主義復辟!還是郎咸平先生坦率:“當今中國不是社會主義,是人吃人的原始資本主義。” 經濟觀察報:有人會說,你這是在給人家扣帽子。 劉吉:不是我在扣帽子,而是確實有些人別有用心。我看到處宣揚中國存在兩極分化的,只有兩種人,一種人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間造反起家的暴發戶,念念不忘他們失去的天堂,其實他們生活也改善了,但他們失去了權力,心懷不滿;第二種就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人,是些不知感恩的人。請那些在網上謾罵的人晚上睡在床上捫捫良心自問,他家的生活是不是改善了?如果他們不知道,去問問他爸他媽。 正確認識中國存在的貧富差距 經濟觀察報: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現在確實有貧富差距吧? 劉吉:當然我們現在有貧富差距,差距也比較大,這是事實。誰要否認它呢?我也不要否認,我也否認不了。既然搞市場經濟,差距就是要拉開的,這是規律,我干嗎要否認啊?好像我否認兩極分化,就是否認貧富差距,還說我是閉著眼睛說瞎話,真不知道誰在那兒閉著眼睛說瞎話?根本不需要否認貧富差距,問題是怎么看貧富差距,怎么正確認識貧富差距! 經濟觀察報:你認為,有貧富差距是好事? 劉吉:過去我們崇尚平均主義。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 “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分配壓抑誰呢?才能高的、才能大的、掌握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人群,先進的人群受到壓抑,生產力怎么能發展呢?社會怎么發展?蛋糕怎么做大?這樣下去國家只能越來越貧窮,普遍貧窮。 人的才能有大有小,對社會勞動價值大的,對社會貢獻大的人就應該多拿,這才是公平。勞動價值低的,勞動貢獻小的人少拿,這才是合理的。如果不管貢獻大小,大家都一樣平均主義分配,這公平嗎?最后只好大家都不干活,養懶漢的社會怎么前進呢?任何一個群體,公平合理的分配都是常態分配曲線。因此,任何一個社會里,天才都是少數,傻子、低能的弱智者也是少數,大家都是中等智慧才能的人,常態分配曲線就是兩頭小,中間大,中等收入階層占大多數。 經濟觀察報:也就是說,按照常態分配曲線分配,最后就是菱形的、橄欖形的社會。 劉吉:這才是最公平的分配。公平的分配也是最有效率的分配,因為少數人致富了,勞動致富了,在前面起了引導的作用,大家向他看齊,激勵大家前進。這種橄欖型的分配不僅是最公平的分配,也是最有效率的分配,這種分配是公平與效率的高度統一。這樣的社會才能不斷地往前進,可持續地往前進,這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所以,改革開放使“平均主義分配”走向有差距分配,是歷史性進步,不是“糟得很”,是“好得很”! 經濟觀察報:那么怎樣理解共同富裕呢? 劉吉: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不是說大家一樣的均貧富,這就是小農經濟、小生產者的共同富裕觀和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觀的根本區別。小生產者的共同富裕就是均貧富,怎么均貧富?打土豪分田地啊。均貧富就是把地主打倒,最后他當地主,這就是起來造反,當流寇。這就是很簡單的,不要社會改革,不要創新社會制度。這種事中國歷史上太多了,并沒有解決重要的貧困問題,最后還是普遍貧窮而且是周期性的戰爭。只有形成一個橄欖型的社會,各盡所能,各取其值,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觀。 經濟觀察報:你是說,要區分兩種不同的共同富裕觀,一種是小農式的,以所謂的均貧富為體現形式。 劉吉:這種共同富裕觀是代表落后的,是反動的。 遺憾的是,在我國,均貧富這種小農經濟的思想根深蒂固。可以說,中國在思想領域里面真正的阻礙是小生產者封建主義的小生產意識。中國反封建主義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有一個是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小農經濟的小生產意識是馬克思教條主義的社會基礎,它們互相呼應。教條主義打著馬克思主義的牌子,得到小生產者的擁護,造成一種社會輿論。他們向往的是馬克思早已批判的反動的“農業社會主義”。他們似乎也反對資本主義,但是封建主義為了失去的天堂是視資本主義為死敵的! 經濟觀察報:如你所說,另一種是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觀,在這種共同富裕觀里,效率與公平如何統一? 劉吉:要想各盡所能,要想各取其值,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發展。所以鄧小平開創的這場偉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才是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這種共同富裕不是說沒有貧富差距,共同富裕仍然是有差距的,但只要這個差距是按照人的才能或者是勞動價值分配的差距,就是合理的差距,就是一個公平的差距,這就是社會活力有動力的差距,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差距!沒有差距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社會怎么前進?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道理嘛! 四種不公平不合理的貧富差距 經濟觀察報:那么,目前的貧富差距是否就沒有問題呢? 劉吉:現在的差距是不是都是好的?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還不是完善的,舊的體制還在起作用,包括均貧富這種小農經濟的思想,還有廣泛的市場。各種因素交織,造成很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貧富差距。我認為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就是腐敗。腐敗就造就一批貪官,也造就一些不法企業家。腐敗怎么形成的?主要是體制腐敗,因為企業進入市場經濟了,而政府還延續著很多權力,既然時間就是金錢,你早批下來我就賺錢,你遲批下來我就沒了,而遲批一天、早批一天的權力在政府這里,自由裁量度很大,因此權錢就可以交換,權錢一交易,這就腐敗了。這叫體制性腐敗。政府不應該參與微觀經濟活動,但是我們的政府還沒有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有的位置上去。因為腐敗造成的貧富差距當然是不合理的。 經濟觀察報:而且這種差距給公眾的印象是最壞的。 劉吉:現在腐敗淡化了,談貧富差距成了第一位了,好像跟腐敗沒關系,這不是很荒唐嗎?不知一個是因,一個是果,舍因論果就要走入歧途,求因果追本原才是正途。 第二種不合理的貧富差距,就是市場經濟法制的不健全,因此有很多“尋租”的機會。某些官員親屬以此“發財”就屬此類。 第三種就是壟斷,壟斷造成貧富差距。國有企業壟斷市場,把用全民的資源賺的錢,給自己發工資。把全國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剝削過去了,這像話嗎?某些外企收購國企民企形成行業壟斷,也屬此類。 第四種就是一些 “血汗工廠”剝削。比如報載,在深圳、東莞等地,女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顯然是在剝削工人,獲取超額利潤。由此造成的差距也是不合理的。這個差距也是我們的法制不健全造成的。 我認為這四種造成的差距都是不合理的,因此要解決的也是這些不合理的差距,而不是籠統地講貧富差距大。什么范圍之內的差距才是合理的?我認為在數量上限制是毫無意義的。關鍵要在這些性質上解決它。我們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財富多少,而是看他財富怎么來的,以及怎么用的,這才是對的。 經濟觀察報:你是說,不能一般性地反對貧富差距,這沒有意義? 劉吉:有貧富差距才是好事情,“均貧富”才是禍害無窮。當然,我們的貧富差距也不等于兩極分化。貧富差距與兩極分化是質的差別,貧富差距要看兩類,一類是通過勞動獲利造成的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差距,是我們贊成的;第二種差距是非法的、不合理的差距,我們是反對的。因此不要籠統地去反對貧富差距,而是要解決腐敗問題,解決特權問題,解決法治問題,這才是我們的任務。夸大貧富差距問題,就會搞亂社會思想,加之煽情,就會走到“均貧富”的老路上去。不如反腐敗,健全法治,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原罪”是一個偽問題 經濟觀察報:與貧富差距相聯系的一個問題是“原罪”。所謂“原罪”就是說中國民營企業家的第一桶金是非法獲得的,近年來出現了要追究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一桶金”的呼聲。而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胡德平認為,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績。 劉吉:我贊成胡德平的看法。“原罪”是一個偽問題。 經濟觀察報:那怎么看待民企初期的諸多行為規范問題? 劉吉:首先,必須認識到,民營企業崛起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結果,是鄧小平倡導的,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民企“原罪”,不就是等于說改革開放有“原罪”嗎?不就是等于說黨和國家、鄧小平有“原罪”嗎?關于民營企業本身狀況,總的估計,我的看法也是“兩頭小,中間大”。在當時起來的第一批民營企業中,完全干干凈凈的是少數,完全是靠非法起來的也是極少數,大多數當時也不是完全合法的,或者是打了一些擦邊球的。那么當時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當時你沒有法律,你法律不健全啊,有的法律是計劃經濟的舊法律,正是需要改革沖破的。當時國家允許搞民營企業,但又沒有制定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也來不及搞這些,沒有實踐誰又知道該做哪些呢?比如又不給人家資金,沒有融資法,也沒有合法物流渠道,個體戶只能冒“投機倒把”的罪名跑單幫嘛! 《經濟觀察報》:就是說給你政策,你搞去吧。 劉吉:當時的政策允許他們這樣干。如果要追究的話,應該追究的是我們的政策。是黨的政策鼓勵他們這么做的,他們打了一些擦邊球。考慮到這種歷史背景,可以這么說,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好的,或者是比較好的。完全干凈的也有,是絕對有的,如中關村一些企業就是科技人員干起來的。即使是打了擦邊球的也是比較好的。那些企業家是怎么過來的?有的就睡在裝豬的火車上,他沒有錢啊,就爬到運豬的列車上去睡覺,你說他違法的,可是你知道他多辛苦啊!浙江的民營企業家說他們是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我說你不是,你有“四千萬投資”:“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萬計,歷盡千辛萬苦。” 現在人家富起來了,就來倒打一耙說人家“原罪”,這是典型的小農思想、“紅眼病”,要不得。當時你干什么去了?你怕舊體制整你,也怕吃那些苦嘛! 《經濟觀察報》:人民大學的何偉教授說,“原罪”這個詞不知道是誰造出來的,可能是從《圣經》里面借來的,《圣經》不是講“原罪”嗎? 劉吉:《圣經》講所有人都有原罪。現在拿到企業家身上來說事,第一是不符合事實,第二,即使當時有一些擦邊球,也是情有可原、法理可容的。在改革初期,不違反過去的舊法,你怎么改革?這不能叫原罪,改革舊制度、沖擊舊制度怎么能說是原罪呢?“改革是第二次革命。”這是革命的秩序,列寧曾對那些指責革命的人說:“革命的秩序是最合理最好的秩序。”毛主席也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敢于沖擊,打擦邊球沖擊舊體制,結果實踐證明它是對的,這個就不可以叫原罪,這叫歷史的貢獻。 我們要正確地評估民營企業家的貢獻。民營企業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問題,交了多少稅,給國家創造了多少財富?這樣偉大的貢獻和他們打當時的擦邊球,可以相提并論嗎?中央文件寫得清楚,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者”!而且民營企業家中間還有10%到15%是共產黨員,響應黨的號召致富,你能否認他們是共產黨員嗎?即使少數當年有非法行為,有的在以后不同階段被“繩之以法”了,而大多數現在也不干了。當他是萬元戶的時候、十萬元戶的時候,他可能做了違法的事情,當他變成千萬戶、億萬戶的時候,他就是遵紀守法了,成“正果”了,有什么不好?因為他不需要再違法了,現在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家是遵紀守法的。 《經濟觀察報》:他會覺得不值得再去冒違法的險? 答:我想是這樣。現在社會主義法制越來越健全了,人們的法治觀念也在不斷加強。遵紀守法可以致富,冒險犯法干什么?即使當時第一桶金是不好的,二十幾年過去了,30年過去了,就是追究法律責任的話,也是過去的了,20年失效了,不允許人有點錯誤啊,不允許人改正錯誤啊,你這點寬容都沒有啊?這就沒有道理了。如果他現在還繼續干違法的事情,我們法制健全了,該怎么解決就怎么解決。但是籠統地提“原罪”,本身是不對的,也不符合事實。明明知道不符合事實偏要提這個問題,就是別有用心了。無非是想把社會主義民營企業家打成黑心腸的資本家,制造今日 “兩極分化”、資本主義復辟的假象!一般老百姓是想不出“原罪”這個詞的,用莫須有的“原罪”蠱惑人心是值得警惕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伏契克的話又在我的耳邊響起:“人們,我愛你們,你們要警惕呵!” 本刊記者 馬國川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