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巫繼學:政府究竟應對當前的高房價負上什么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9:15 新浪財經
巫繼學 在“兩會”上,有關政府應當對當前的高房價負責的說法再度興起。 依我看,這或許有道理。話有兩說。也有責任,也沒直接責任。 說有責任,我認為有兩個層面。一是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一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績方面的。 先說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 如果將政府多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一下回顧,我們不難發現,基本思路都是從調控房地產產業擴張,為房地產發展過熱的角度展開的。如何降溫?通過都是從緊縮房地產的源頭入手,這似乎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一是抓土地供應量,二是抓貨幣供應量。然而,緊縮“銀根”與“地根”的結果是,房地產樓盤供應量減少,或者有減少的預期與信息,面對被暴利激發起的購買者來說,需求并沒有因此收縮,反而刺激了購買者需求緊迫度。于是,出現的結果就是,高層管理者本想進入釜底抽薪降低 中國在房地產急速發展中,積弊頗多,尤以近年來房價持續飚升為甚。在很大程度上,高房價、房地產暴利已經成為阻礙房地產健康發展的“發展陷阱”!政府也為此盡力調控,然而,以往的宏觀經濟政策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些條款看上去很美,但實操后,收到的效果卻相卻去甚遠乃至南轅北轍。據新華網北京2月25日電,國務院近日召開會議聽取北京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情況的匯報,會議強調,要增加供給,引導需求,穩定價格,規范市場,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務院: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難》新浪網2006年2月26日)從“兩會”傳出的消息,政府進一步重申,從供需矛盾入手,著力解決居民的安居需求。這無疑是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宏觀調控邁出的正確一步!據建設部門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283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并實施了廉租住房制度,265個地級以上城市制定并公布了住房建設規劃。按照北京市住房建設規劃,今后三年,全市將建設經濟適用房1000萬平方米,限價房1000萬平方米;今年開工建設廉租房30萬平方米。盡管廉租住房制度存在弊端很多,也已為權利資本瞄為目標,成為新的尋租場,但它還是值得期待的。 再說地方政府追求政績方面的。 其實人人都清楚,真正深陷房地產的,是地方政府。問題的復雜性在于,房地產商的建房利益與地方政府的政績利益是一致的。這就為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商結成利益共同體提供了基礎。地方政府在房地產發展上的責任,就是對土地侵蝕的責任。 我們知道,地方政府是土地的有效的一線操控者,地就是經這只實權之手賣出去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熱心于房地產,其原因就是于它們是土地出賣中最大的受益者。首先,現行的干部考核機制與升遷機制,為地方政府大搞政績工程提供了強勁的激勵動力。“發展就是硬道理”,僅就經濟建設成就來講,GDP增長成為一項硬指標。地方經濟的繁榮程度,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老百姓就業收入高低,都是地方干部的頭等大事。當干部,走的就是官場的升遷路線,政績好就能升官,升官反映你人生成功。加之社會輿論與宏觀氛圍的渲染,激發著各級領導干部理直氣壯地去拼政績。其次,從計劃經濟轉軌市場經濟后,資源配置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地,現已成為各地政府手中的唯一的寶貴資源。這大約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地方政府要想發展地方經濟,要辦地方的事,再也不可能向計劃經濟時代那樣,伸手向中央要錢。要搞政績工程,要解決地方財政困難,只能自己想辦法。招商引資資源幾乎用盡,銀行貸貸后果堪虞,也只有自己能夠掌控的農地最有挖掘潛力了。地方政府能夠掌控的資源,就集中在土地、環境之類的自然資源上。要拼政績,為老百姓辦事,也只能動這塊“奶酪”了,于是許多地方干部都在這方面“想轍”。再次,在缺乏監督機制的前提下,在缺乏公共大眾參預的環境中,地方政府雖然也有上級部門的領導,雖然也有法律法規的約束,但基本上是自己說了算。動自己管轄的資源,又是為群眾辦事,顯得格外理直氣壯。因而,“我的地盤我做主”之地方主義、本位主義極為盛行。如果說建設項目都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又在地方政府管理的權限內,這不成問題,而問題往往出在越權越限,出在違法違規上。從已經發生的大量案例看,“先斬后奏”、“生米做成熟飯”是一種情況,“靜悄悄地干”、“只干不說”是一種情況,“張冠李戴”、找“替罪羊”,是另一種情況。最后,誰也不敢擔保,在這些違法違規案中,沒有權力資本參預其中,沒有特殊利益集團在暗中涌動。只要不是淺嘗輒止,只要不是有意回避,順勢追查項目審批開工與征地過程的始終,骯臟的權錢交易內幕必然顯露于天下。從已經暴露出來各地的大量案例來看,業已證實了這一點。按照邏輯人們自然會想,如果是執行國家宏觀戰略規劃與貫徹中央經濟政策,如果是“公事公辦”,為何要違規違法?為什么要超越黨紀國法劃定的“紅線”?為什么要對上級主管部門“陽奉陰違”甚至撒謊?為什么要以“局部利益”對抗“整體利益”?由此人們不難看出,權力資本與私人資本的勾結,為特殊利益集團謀利益,就是上違規項目與大量征地暗箱操作的“潛規則”。 對此,解決的辦法似乎也可以有些創新,一味打壓未必有成效,用疏導的辦法,充分考慮房地產公司與地方政府的利益,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也許會最終效果會使人大獲意外。認準了這個路徑,解決問題的通道是可以用智慧來打造的。比如,可以將滿足安居需求作為地方政府的一個政績來考核,將這個“標的”設得高于房地產商的誘惑,那末即使從經濟人的觀點來考慮,地方政府官員也會產生致力于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的沖動。 行文至此我想說,我們仍然沒有充足理由說,高房價是政府一手導致的,政府應當為高房價負上全責。我的觀點是,高房價是市場關系中買賣雙方兩個巴掌拍出來的。購房者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商品的市場價格都是在現實的供求關系中達成的。當然,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看,包含在產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最終決定其價值含量從而決定其市場價格的高低。房價也不例外。從根本上說,樓房的建筑成本決定房價的底線。這一點開發商心中有數,而購房者只是聽風者,外界的傳言可能離譜更遠。但具體房價的形成與實現,卻倒是買賣雙方在市場上的博弈戰造就的。就這個意義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買賣雙方都應對價格負上責任。那末,僅僅說開發商在拉高房價,無論從學理上還是實踐上都講不通。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具體的市場價格是供求雙方利益爭奪與讓步的結果。是的,中國的房價高得出奇,我過去也寫有大量文章對其進行剖析與鞭笞,但是賣房者要價高,購房者還得愿意掏腰包呀!如果沒有面對出售的樓房,眾多買房者“配合”,房價能夠一漲再漲?我這樣講,并不是說,購房者與自己過不去,反倒站在開發商利益立場去共同抬商房價,而是說,在客觀上目前的房價是買賣雙方共同“打造”的。只罵賣房者,不指責購房者,是不公正的。作為購房者,無論是終端消費者還是為了倒賣的投資者,他在任何價位上買房,只要成交,就都與賣房者承擔相同的價格責任。所以,如果購房者也出面來罵高房價,他可以被認為是惡意推脫責任裝好人,或者說是占了便宜(至少是想占更多便宜)還賣乖。 當然,任何購房者都想將房價盡力往下拉,最終出現的房價持續上漲也不是購房者所希望的,他們變為與開發商“合謀”實在是不得已的事。什么不得已?這不是居家的壓力,便定是利益驅使。 這其間有一個問題,在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開發商是供求關系中的強勢方,而購房者則是弱勢方。在經濟權力強弱不均的前提下,價格博弈也不一定公正。于是,人們希望作為政府管理部門能出面調節,扮演經濟公正的維護人。實際上,政府管理部門多年來也一直致力于承擔這個責任,不斷地針對房地產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出臺公共政策進行干預。問題是,社會公眾普遍認為,我們的公共政策有“拉偏架”之嫌,有暗中幫房地產商的之嫌。不過我則以為,即令如此,迄今為止房地產市場的所有交易,都是買賣雙方自由意志達成的契約,都是在現行法律法規下平等進行的。沒有人強行要你賣樓房,除非你自己要這么干。如果購房者感覺買賣雙方不公,他可以選擇放棄,之所以他最終賣了房,還是認為有利可圖,之所以他選擇馬上買不拖后,還是認為買晚了要吃虧。 面對高房價,政府有政府的責任,開發商有開發商的責任,而購房者也有購房者的責任。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