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巫繼學:中國經濟泡沫在哪里 行政壟斷才是幫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9:25 新浪財經
巫繼學 經濟學家特別是著名經濟學家總要給社會一些著名警言,這是區分一般經濟學人與著名經濟學家的重要差別。據我多年來的觀察,這其中最為廉價警言就是定期警告中國出現“經濟泡沫”或者“經濟過熱”。年頭歲尾,有關經濟泡沫與經濟過熱的言論此起彼伏。房地產的過熱與房價高企,已經承擔了這種言論的重大責任,股市的牛道、市值的倍增又為這種言論增添了新的支撐點。 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熱?中國經濟有沒有泡沫如果有泡沫在哪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給予肯定。進一步想,人們會不會發問,對于當前中國經濟,這究竟是不是個偽問題? 說有容易說無難。人們常常都是例舉經濟生活中的個別事例、個類事例來說明問題。嚴格地講,這不具有學術意義。如果較真地說,許多流行的說法可能都站不住腳,比如我曾經批評過的“房價永漲論”。(有意思的是,此論的始作俑者任志強近來為了證明他的言論,又出狂言說,中國房地產價格還要漲20年;雖然他沒有說20年后還要不要繼續漲,但也足夠漏怯了,不要說20年就是200年也不是永漲呀!)這里,我同樣要說,中國經濟泡沫論可能也同樣難圓其說,在很大意義上,只具有對經濟現象的比喻意義。 什么是經濟泡沫?經濟學說史告訴我們,它本身并不是一個經濟范疇,因為它不是對經濟規律、經濟關系的理論抽象。這個概念之所以風行,是因為它形象地描述了經濟生活中的某種現象,某種價格嚴重偏離價值的現象。一般地偏離還遠遠不夠,它是一種天上地下的偏離,恰似水泡對實際水份的那種偏離。 有史為據。講經濟泡沫必然令人想到史上的荷蘭郁金香花根泡沫的故事。遠在1630年,曾出現了人類經濟生活史上最為離奇的事件:那時荷蘭的一朵郁金香花根售價是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車還貴。這便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事情的由來是,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Guesters)從康是坦丁(今日的土耳其)進口第一顆郁金香花根,并將之種值,由于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郁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與殊榮,有錢的人一定要擁有郁金香才算有錢,于是這個風氣由荷蘭擴散到德國。到了1634年,幾乎全民都變成郁金香的炒家,家家戶戶都傾一家之產,只為了買一朵郁金香。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后,它就變成二萬美元了。最瘋狂的時候,一朵郁金香花根的價值=4噸小麥=1張床=4條牛=8只豬=12只羊。以上這幾樣物品以今天價格算起來要花4萬美元,而這些物品卻只能換來一朵郁金香的花根,真是離譜到極點。物極必反,忽然之間,郁金香并不再那么稀罕,于是郁金香的價格往下滑,而下滑一經啟動,六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財富死尸遍野,此時不管政府多么護盤都未能挽救,郁金香的價格持續探底,于是許多股市交割無法完成,而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豁免交割,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六個星期之后,價格回歸一美元。這是有紀錄的史上第一次泡沫事件。 無獨有偶。說史上的經濟泡沫,人們還得提史上的“南海泡沫”。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和法國密西西比公司利用證券市場,瘋狂地哄抬股價,致使股票價格嚴重背離實際價值,最終導致股市暴跌,造成千百萬人破產。情景一如氣泡的吹脹和破滅那樣的快捷與反差,經濟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南海泡沫”(Economic Bubbles)!芭菽洕(Bubble Economy)可能由此得名。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那種過度投機和泡沫破滅,或者“狂熱投機—恐慌拋售—市場崩潰”的金融戲劇不斷上演,可謂層出不窮。 可見,比喻經濟泡沫要慎重,并不是一些行業投資過熱一些產品價格過高就能算得了經濟泡沫的。就好像有些資本很無賴可能是盜賊,但還達不到資本搶匪的程度一樣。迄今,雖然沒有人給出令人滿意的數量界定,說價格背離價值多少倍就算有了泡沫,但既是泡沫,就要有泡沫的般的差距!動不動就說中國經濟出現泡沫,說輕松點,這是自己嚇唬自己。 那末人們自然要問,中國經濟泡沫究竟有沒有泡沫,如果有經濟泡沫究竟在哪里? 有人說,投資過熱就是經濟泡沫,至少有泡沫的成份。投資是不是過熱,要從投資產品的市場表現來證明。比如過去被時常批評的餐館業,說到處都是食品一條街,過熱了。然而家庭生活的社會服務化趨勢平抑了這種擔憂。只要投資得到回報,只要產品賣得出去,就沒有熱不熱的。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后的今天,還要從國際市場的背景來衡量與判斷。投資過熱本身還不是泡沫,它可能是造就泡沫的原因。 有人說,當前的房地產就是經濟泡沫。盡管我在過去的兩三年中,一直批評房價飚升,批評房地產公司中的暴利行為。然而,我并不認為當前中國房地產業本身存在普遍的經濟泡沫。高房價是嚴重問題但還不是泡沫問題,那是開發商與購房者兩個巴掌拍出來的,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典型案例。雖然存在著暴利,但成本與價格的比例還難以用泡沫與實際水份之間的差距來比喻?罩寐适菃栴},但一旦樓房成為一種投資品就不再是問題。二次購房與多次購房,不是為了安居,而是為了賺錢。所以,市場需求說了算。有需求,就沒有泡沫,只要這種投資行為沒有彌漫著深厚的投機氣氛,就不應成為人們指責的對象。在中國農村人口城市化的發展中,中國房地產業目前仍然任重道遠。比如在廣州,如果將在那里打工的1300萬打工仔與打工妹中的潛在需求都算進去,你能想象在那里會出現日本般的房地產泡沫嗎? 有人說,股市存在著經濟泡沫。當中國股市新一輪牛市到來之際,許多人都在懷疑股市泡沫。毫不夸張地說,中國股市總體股票的市盈率,還不至于達到讓人出來說三道四的地步。當中國股市上的股票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低于其實際資產價值的時候,人們怎么沒有想到它的“負泡沫”呢?一年前,一個上市的國有企業,它每股資產的實際價值是5元多,而市場表現卻是不到3元的時候,這是泡沫嗎,說它是國資流失不是更恰當嗎?個股地說,局部地說,股市有泡沫,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但不要從總體上輕言股市泡沫,在中國股市成長中,股市的漲跌可能與泡沫之類的原因根本不搭界,它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數”。 藉此,我倒近似地贊同張教授五常的說法,在中國“完全沒有經濟泡沫的問題”,雖然許多人都認為他有全面謚美中國經濟之嫌(《南方都市報》2007年2月9日)。他在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是否可能重蹈日本經濟泡沫覆轍時說,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日本的問題,第一,是日本控制農產品的進口,比如說,一個西紅柿,上世紀70年代,在日本零售要達到五美元;一粒葡萄,賣一美元。這種情況之下,土地就很貴。房屋的價格高,他們睡的不是上下鋪的那種床,而是像堆積的信封一樣,一層又一層的。這是他們第一個錯處。第二個就是受到美國的壓力,日元升值。但是現在美國在逼著讓人民幣升值。因為他當年就是逼日元升值的,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受逼于美國呢?央行有些人是哈佛大學回來的,為什么對歷史的教訓就記不清楚呢?為什么美國要我們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呢? 我并不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很和諧,很冷靜,沒有泡沫。不是的。它有泡沫,問題是你得找對方向,找對地方。 經濟泡沫,往往產生在市場化低的領域,往往產生在行政壟斷領域。 在中國經濟史上,最大的經濟泡沫,堪稱進入計劃經濟時代的1950年代末那場大躍進,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畝產糧食30萬斤,那是什么樣的經濟泡沫,后來有人大約計算過,畝產這樣多的糧食,相當于有一尺厚的糧食在土地上鋪上一層。這種事在那時竟然有人信,不僅信,并以此為據來歌頌“三面紅旗”。那時的口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你想想,人心是什么東西?人心的不足宛如蛇吞象。蛇與大象的比例,不就是經濟泡沫的差距嗎?據當時報載,1958年6月,河北徐水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宣布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成立公社,樹木歸集體,房屋也由公社統一分配,社員實行工資制,社員和干部大搞實驗田,計劃一畝山藥產120萬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麥畝產12萬斤,皮棉畝產5000千斤。這些將要發射的衛星莊稼,是在邁向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飄揚的鮮明耀眼的紅旗,也只有人民公社才能豎起這樣的紅旗。這樣的事件在那個年代是司空見慣的,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誰沒有這種記憶。至于后來的“長毛兔”、“君子蘭”以及所謂“陳年普洱”泡沫,同樣與市場化程度低密切相關。 當今中國,壟斷特別是行政壟斷才是經濟泡沫的幫兇。正是壟斷,令價格可以任由行政要求而肆意背離。遠的不說,令世人唾棄的手機雙向收費就是一例。出售實名手機卡時,盡管雙方也簽有協議書,誰都知道這可以看成是一個霸王條款。在中國政府壟斷行業中,讓價格偏離價值的現象并不少見,網絡上幾乎隨處可見對其的鞭笞。說句痛心的話,有些地區的買官賣官價格,倒是真的存在著嚴重的經濟泡沫。花幾萬元弄個“科長”甚至“副科級”(有級無長只是個候任),那才真的叫天價。我想,說中國的經濟泡沫,權錢交易肯定是重災區,是中國特色的經濟泡沫。 其實,市場化是經濟泡沫的克星。什么產業領域出現了暴利、出現了泡沫,嗅覺敏銳的資本便會迅速流入,資本的涌入最終必然平抑掉暴利。在某種意義上說,資本本身就是天生的經濟泡沫的擠壓者。國家主義也許不以為然,它們往往訴求通過行政干預來消除經濟泡沫。凱恩斯主義的出現,也確實驗證了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能夠擔綱對經濟過熱的降溫者,是瘋狂價格背離的打壓者,但誰也不能輕視市場本身的作用。市場主義與國家主義的爭論曠日持久,沒有人能夠評判它們之間的功過,也許各有各的用處,也許在不同時代不同條件下各有各的輝煌。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問,史上的經濟泡沫,不就是在市場經濟下出現的嗎?我卻要說,是的,那正是市場的不完善,正是資本的本性沒有修練到家的時候,才導致泡沫慘劇。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