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鄧海建:監管好高校非財政性資金流向迫在眉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8:04 燕趙都市報
從天津大學的“單平事件”再到南開大學的“楊育麟事件”,高校財務狀況令人堪憂。厘清整個高校財政體系、尤其是監管好高校中非財政性資金的流向顯得迫在眉睫 南開大學4億元資金被違規使用,重點疑犯潛逃。日前,天津南開允公集團有限公司原總裁楊育麟因嚴重違紀,被南開大學黨委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開除黨籍處分。(今日本報) 這是一則首先要讓教育部臉紅的丑聞。也就是此前不久的2007年1月底,教育部消息說,“教育部直屬各高校對國有資產安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進行了自查。審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直屬高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資金安全管理機制,在學校資金使用及校內外資金往來上都較為規范”,最后的結論是“大部分直屬高校無嚴重財務違紀行為”。應該說,去年天津大學的“單平事件”不啻為高校財務亂象中的一聲驚雷,讓中國輿論開始對高校財務迷局膽戰心驚,教育部的安慰猶言在耳,當“4億元資金被違規使用,重點疑犯潛逃”再度上演于南開大學的時候,我們不免產生了一連串的疑問:一是同在天津、與天津大學僅一墻之隔、比天大更著名的南開何以在“單平事件”后的多次重大查驗中巋然無事,而直到今天才再曝資金違規大案?二是即便是從去年開始關注“楊育麟事件”,連“審計所的人說沒見過這么混亂的賬目”,難道這個賬目是楊潛逃前一天得以形成的嗎?三是楊在銀行得到大概2億元之后就跑了,這些貸款對現在的南開來說,恐怕也是不小的負擔,請問這筆賬最終是由國家財政埋單或是由地方財政埋單、還是由學生費用埋單呢?四是在這起事件上,教育部若不知情,則難逃失職嫌疑,若知情不說,是否侵犯了公眾的知情權(起碼是南開師生的知情權)? 數年前,國家審計署曾進駐全國18所重點高校,對大學的基建工程款、校內院系所辦學收費、校辦企業資金運作等進行審計,當時查出來,光這18所高校涉及亂收費的資金就高達8.68億元。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用了“失控”一詞。關于高校財務清白與否的命題,有幾個語境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中國高校經濟犯罪的確呈上升趨勢;二是被曝光的高校財務問題幾乎和“自查自糾”沒啥關系;三是中國高校財務的失范和紊亂有目共睹。我們應該記得《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里的數據:“我國部分公辦高校向銀行大量舉債,并熱衷于圈地和參與大學城建設,目前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量約在1500億至2000億元之間”———而眼下這幾年正是高校銀根緊縮還貸壓力最大的關鍵期,在民生決策取向和高校市場化糾偏的社會宏大敘事下,“生產能力”有限的高校如何去還賬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財政史無前例地充滿著尋租的風險;其次,我國高校普遍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從權力配置機制看,“負責制”是對高校決策權與執行權的分離,即黨委和行政分享決策權和執行權,兩者相互制衡,遺憾的是,在具體實踐中,這種權力平衡常常被“熟人社會”等潛規則所異化。一邊是強大的尋租沖動,一邊是明晃晃的監管漏洞,我們的高校財政已然處于高度危險的境地。 從天大“單平事件”再到南開“楊育麟事件”,高校財務狀況令人堪憂。厘清整個高校財政體系、尤其是監管好高校中非財政性資金的流向顯得迫在眉睫。畢竟,這些高校是當年“人民教育人民辦”、勒緊腰帶省出來的“國字號”大學。 -鄧海建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