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建東
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系使用的能源主體經歷了以煤為主、以石油為主、以油氣并重的三個時期。BP等國際能源機構前瞻判斷:人類將在2020—2030年進入以天然氣為主的氣體能源時代。迄今為止氣體能源主要包括一次能源的常規天然氣;非常規的煤層氣、深層氣、致密巖氣、富有機制巖氣、天然氣水合物、非生物成因氣;由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換以后得到的二次能源產品,例如:沼氣、蒸汽、煤氣、氫氣等等。目前天然氣已進入成熟使用期;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的煤層氣也進入了規模化工業使用階段;天然氣水合物正在成為各發達國家競相研究的重點能源。氣體能源的全面使用將造就新的大國崛起,也將影響各國的生存方式,選擇好的能源方式也就是選擇好的民族生存空間,開發新的能源技術也就是促進一個民族提高新的生存能力。中國正面臨選擇未來20—30年內的不同模式的歷史轉折點,其一,轉型為煤油氣并重的能源結構;其二:建立以氣體能源為第一能源的氣、油、煤并舉的能源體系,其中應將目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分期轉型為煤的氣化使用,以實現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體系的跨越式發展。對于中國而言這是中國能源現代化的最理想道路和最小的改革代價,其實質就是促使世界上傳統落后的最大能源體系一步轉型為全球最先進的氣體能源結構。
一、關于中國氣體能源戰略的核心主題
2005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0.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產量21.9億噸,原油產量1.81億噸,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煤在一次能源生產中居于主導地位;200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2.2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比重為68.7%,油氣比重為24%,水電核等為7.3%。擇選氣體能源為第一能源跨越式改造中國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應意謂著未來3-5年內中國氣體能源的使用至少達到能源消費總量30%以上的水平。若以2005年中國基數估算,應相當于7億噸以上標準煤,按平均熱值計算大約需要消費近6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此乃我國2006年天然氣產量的近10倍,它與中國目前已確立的2010年實現天然氣消費1000億立方米,2020年實現消費1600億立 方米的勻速、漸次的發展目標相比,完全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和爆發式的結構轉型,也應該是21世紀全球能源第一次的大規模結構轉型的調整,行將確立21世紀氣體能源的主要使用模式。
目前中國實行的天然氣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是:“立足國內,利用海外,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這種策略更像對氣源使用現狀的描述,天然氣戰略不應該僅是一個行業戰略,它應該屬于國家級的氣體能源戰略,為此有關氣體能源的戰略即是:氣化能源;替代油煤;海陸并重;管道與液化并舉;精用整體氣源;多元商業發展;構筑21世紀清潔、安全、高效、穩定的氣體能源應用體系。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實施氣體能源為主戰略的市場基礎、專有技術、管理團隊、資金能力和資源條件,事實上毫不夸張的說,誰控制了氣體能源誰就擁有了今后世界能源的競爭力。實施氣體能源為主的戰略與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相比,它是重要的戰略替換能源;與行將推進的天然氣為第一能源的全球能源結構調整相比,它是中國先發制人的跨越式轉型。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提供的資料,2005年世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為179.83萬億立方米,其中中東地區為72.13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40.1%;前蘇聯地區為58.32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2.4%;剩余探明儲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是俄羅斯,探明儲量為47.82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量的26.6%;伊朗和卡塔爾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4.9%和14.3%。2005年中國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為2.35萬億立方米,儲采比47(年);美國為5.45萬億立方米,儲采比僅為10.4(年)。通過上述資料分析:未來世界天然氣的主要資源將過度依賴俄羅斯、里海地區、中東地區和非洲。中國、美國相對獨立的天然氣資源和產能構成了平衡未來全球天然氣供需走勢的重要杠桿,中美歐盟在天然氣能源戰略的協調將左右俄羅斯、中東、里海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國際政治地位。為此中國應力爭構建一個以消費國為中心,消費國和產氣國互為平衡的國際天然氣定價機制和國際合作體制。人民幣或與此相關的貨幣單位應該力爭成為未來國際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本位幣之一,以此保持人民幣的支付優勢、結算利益和長期的資本順差,能源貿易將是促進人民幣提升為國際貨幣的重要觸媒。
同樣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資料:2005年世界天然氣產量已達到2.763萬億立方米,其中俄羅斯產量為5980億立方米,占世界產量的21.6%;美國的產量為5257億立方米,占世界產量的19%,俄美兩國的總產量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40%,它說明天然氣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大國的戰略力量和潛在的主導能源。2005年中國的天然氣產量僅有500億立方米,不足俄美兩國產量的一成,它與中國的戰略力量遠不對稱;它與中國天然氣已探明儲量也遠不對稱,為此營建與世界大國地位相對稱的規模化的中國天然氣產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急迫的。
《BP世界能源統計2006》還表明:天然氣的國際貿易量是有限的,其中2005年世界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5326.5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為1888.1億立方米。2005年美國享利交匯點的天然氣價格較2004年上漲了50%。事實上伴隨俄羅斯使用天然氣霸權,天然氣價格將快速上升,它客觀上狙擊了消費國以天然氣替代原油構筑第一能源的戰略轉型;它也深刻表明中國要實現氣體能源戰略必須以國內資源為核心,即應立足通過天然氣、煤層氣、原油伴生氣等多元的國內氣源開發實現中國氣體能源獨立供給的政策,另外使用原煤氣化以后的合成氣也終是構筑中國氣體能源為主戰略的核心內容和關鍵舉措。
目前世界上進口天然氣1000億立方米左右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德國、日本,它們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與中國的能源利益競爭,過分強調依靠國際天然氣進口來解決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導致國際天然氣市場的重大波動。但是大力拓展跨國氣田的分成能源、國家協議的天然氣采購合同、發展商業性的天然氣貿易應該作為中國氣體能源為主戰略的長期補充不可或缺,而且當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適當時,階段性地大量進口天然氣甚或以之為主都是必要的。
從現在推進中國氣體能源為主戰略到實現轉型,大約需要五—八年的時間,屆時將需要六、七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等氣體資源。通過立足國內天然氣、煤層氣開發為主;輔以閑棄的氣體資源整合利用和煤的氣化使用;佐以跨國通道和LNG的進口,應該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目標。彼時國產天然氣產量應力爭實現3000億立方米,大約為俄美2005年產量的一半;煤層氣產量力爭實現1500億立方米;工業沼氣、垃圾甲烷氣、生物沼氣、石油伴生氣等力爭實現開發利用500億立方米;其余部分可通過跨國開采的分成氣源和貿易采購實現。從國際天然氣市場已開采的規模和中國企業的國際出擊能力而言,利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從國際市場獲得2000億立方米的份額氣和貿易額是完全有可能的。總的來說中國應該力爭以一次能源的氣體資源實現跨越式能源戰略的轉型,如果一次能源的開發和引進不能夠解決這種轉型,就必須全面擴大二次能源的煤氣化的合成氣、核電站的蒸汽發電的使用程度,果斷地以二次能源的氣體資源替代部分煤、油的使用,以此仍可確保實現氣體能源為主的目標。
目前制約中國氣體能源戰略推進的重大障礙就是還沒有一個聯結氣源區與消費區的全國性的現代化的輸氣管網,它是一個與國家電網同等重要的國家能源通道,也是中國實現氣體能源為主戰略的根本保障。中國目前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大約3萬多公里,俄羅斯和日本已各擁有20多萬公里,美國更擁有80多萬公里,歐盟國家的管道也很龐大。目前歐洲和北美已經實現了標準統一、互聯互通、自動控制、供氣安全的區域輸配網絡。為此中國應加速建設以跨國管網、中央干線管道、聯絡支線管網和LNG管道互聯互通的多層次全國性的輸配網絡,構建中國氣體能源全面應用的輸送依托。對此可以有幾個選擇,其一:仿若國家電網公司體制,由中央政府發行債券建設中央干線管道,各省市參建區域網絡;其二:由能源企業出資聯建統一網絡。其三:由國家與主要的能源企業共同出資5000億人民幣,另集結地方資金、民間資本4000億人民幣,構建一個公用性事業公司,營建全國性輸配網絡。事實上第三種方式是比較理想的模式,如果國家又授權其管網專營權、跨國經營權,并實行商業化公司的管理和運作,在3-5年之內必將徹底改變我國目前僅有的東氣西輸、忠武、澀寧蘭、陜京一二線以及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的10個LNG接收站的單薄管網結構,形成支撐全國氣源多元供應和安全運行的戰略通道。
二、煤氣層:化災為寶的高效清潔能源 理應成為中國動力能源的重要支撐
煤層氣又稱煤層瓦斯、煤層甲烷,它是成煤過程中經過生物化學熱解作用以吸附或游離狀態賦存于煤層及固巖的自儲式天然氣體,屬于非常規天然氣,它是優質的化工和能源原料。中國的煤層氣埋深2000米以淺煤層氣的地質資源為36萬億m3,相當于近500噸煤當量,350億噸油當量,與中國陸上已發現的天然氣資源相當,它是與海上天然氣,陸上天然氣并列的天然氣資源品種。煤層氣主要分在在華北、西北地區,其中全國大于5000億m3的含煤層氣盆地共有14個,可開采資源總量約為10萬億m3。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EA)估計,全球煤層氣的資源總量約為260萬億m3,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俄國、加拿大、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國土資源遼闊確實為一個民族提供了眾多的生存機遇和發展空間。
對于中國而言使用煤層氣的戰略作用非常明顯,即:它是中國替代煤炭使用的重要的國內資源;先采氣后采煤可以大為降低甲烷的空排引致的溫室效應,減少煤礦瓦斯事故;煤層氣具有勘探費用低,生產成本不高,開發周期長的開采優勢。美國黑勇士盆地一個氣田勘探僅投入1000萬美元,卻獲得了10億美元的氣儲量,目前中國煤層氣的開采成本不到1元/m3,煤層氣應該成為中國的戰略能源。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開采煤層氣,80年代美國解決了煤層氣的市場化銷售,即將煤層氣注入天然氣輸送管道銷售給燃氣公司,礦井抽效的煤層氣直接供給坑口電廠或作為鍋爐燃料。由于美國實行政府投資煤層氣勘探、稅務補貼和推廣地面鉆井技術等政策,目前美國的煤層氣已進入成熟的商業開發階段。英、德、波蘭、印度也已開始實施煤層氣開采戰略。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以地面鉆井技術開采煤層氣,截止到2005年已投入20多億元開發。2006年國家發改委制定了中國《煤層氣“十一五”規劃》,提出了中國煤層氣的發展戰略目標,即2010年全國產氣100億m3,利用量達到80億m3,新增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3000億m3,并逐步建立煤層氣開發利用的產業體系。2006年6月中國政府又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制性“先采氣,后采煤”的措施;決定對煤層氣開采實施稅務優惠;鼓勵地方政府提供資金補助和貸款貼息;該決定特別強調了“統籌規劃煤層氣和天然氣輸送管網建設”,“達到規定標準的煤層氣可優先并入天然氣管網及城市供氣管網”。目前中國煤層氣利用規模非常小,探明儲量僅1023億立方米,2005年煤礦抽采瓦斯約23億立方米,利用約10億立方米,建成煤層氣井615口。徹底扭轉中國煤層氣的使用問題,即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市場經營主體的開拓突破,尤應注意以下問題:
其一:應調整煤層氣的專營權機制,1996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了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并批復該公司擁有對外合作進行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專營權,該公司目前由中石油和中煤集團合資擁有。2006年底國務院擬進一步批準中石油、中石化獲得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即使如此中國開發煤層氣的商業力量仍然單薄。貴州已挑戰了此項制度,2006年剛與德國公司協議開采煤層氣。煤層氣是新型的戰略能源,需要以產業革命的方式實施規模突破,“摸論”、“漸進論”戰略可能不妥,為此中國需要制定進一步開放的市場體制,支持具有財政能力、擁有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內外資企業全面地競爭地開發煤層氣產業。
其二:煤層氣銷售:煤層氣的輸送有兩種形式,管道輸送和液態罐送,前者是國際上的主要業態,煤層氣急需扶持的關鍵問題是應鼓勵燃氣公司有利可圖的通過管網大規模購買煤層氣,創造消費就是創造新興的中國煤層氣產業。
三、氣化煤將使中國能源創造高效清潔使用的頂端水平
2006年中國煤產量23.25億噸,超過了2000年9.99億噸的一倍,絕大部分作為中國電力系統一次能源的直接消費。目前全國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中由煤炭燃燒產生的分別占70%和90%,過度的大消耗煤炭支持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導致了環境災難,因此原煤的氣化使用是徹底解決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措施。大體方法有三個,其一:先氣化,再銷售。也即在產煤區將煤炭氣化,通過全國輸配管網銷售合成氣,它也將節省輸電過程中的大量能耗。其二:先氣化,再液化銷售。其三:強制煤炭的終端大用戶分期實現氣化使用。第三種方法又稱作整體煤氣化——蒸汽聯合循環電站工程,業內稱為IGCC技術。它是將煤炭氣化、凈化成合成氣,再實現燃氣輪機驅動發電和余熱利用,由此將固體燃料轉化成高效清潔的氣體燃料。它使營運商能夠有選擇地分離污染排放物,對煤的不同成分控制到了較高程度。氣化分解的煤渣、硫酸、硫橫等化工原料還可以作為副產品銷售,使煤炭的使用達到接近天然氣的效益。與傳統燃煤發電相比,它具有低廢排放、多產品生產、低耗水量、易大型化等優勢,它是國際上公認的提高煤炭使用水平的技術服務體系。
20世紀八、九十年以來,美國、歐洲等地已經建立了幾十座IGCC示范電站并投入商業化運用,中國十一五規劃也明確提出了啟動IGCC電站工程的產業計劃。目前中國推廣IGCC技術的主要障礙就是電站建設成本 較高,氣化爐調峰還有問題。美國能源部估計:到2025年前美國將建設153座大型燃煤電廠,由此IGCC技術的推廣使用將會越來越高。因此煤的氣化使用已經不是行與不行的問題,而是如何大規模推廣的問題。即使采取人民幣貶值,搭進中國的貿易順差,解決了中國20多億噸煤的氣化使用也是值得的。煤的遠距輸送有三種方式,其一是直接輸煤;其二是將煤轉成電,采用高壓、特高壓輸電,輸電過程中能耗也大;其三,就是氣化煤后,使用管網輸送或液化輸送。規模決定成本,權力和利益決定應用,從未來10年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大氣污染水平而言,應該由中央政府協調促進中國能源企業的全面重組,中國大型的煤炭、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企業的徹底并購重組應是解決煤炭氣化規模使用的重要基礎,有效的解決中國20多億噸煤炭的長遠氣化使用方式和應用規模,是對中華民族生態環境的挽救;是對中國粗放生產方式的改變;是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推動。
為了促進煤炭的氣化使用,建議國家盡快實施涉煤企業排污收稅、氣化補貼的財政政策,即對超過國家標準的煤炭、煤電企業強行征稅;對氣化使用煤炭的企業實行補貼,以此促進煤電企業安排煤炭氣化使用計劃。力爭五年之內使煤氣化的企業達到煤電企業的3%,十年之內促使使用煤氣化的企業達到20%或更高。煤炭的粗放使用是對中華民族文明最大的環境壓力,煤的氣化使用則為中華民族解決高污染提供了一條戰略通道,作為一個單一制的國家當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水平時,應該堅決對其能源產業進行整體改造以保持未來的競爭力。
四、天然氣水合物是未來全球氣體接替能源的制高點。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它是在較低的溫度與較高的壓力條件下,由天然氣體與水形成的類冰非化學計量的籠形冰結晶體化合物。由于然氣體水含物中含甲烷分子超過99%,因此遇火即可燃燒。它具有非常高的使用價值,一平方公里的可燃冰等于一六四平方公里的常規天然氣藏;它又具有獨特的高濃縮氣體的能力,表現為高濃度氣體等于高儲量的特點。天然氣水合物主要蘊藏在深海和陸地凍土地帶,目前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已發現了其存在的實物樣品和存在標志。南海和青藏高原都可能成為中國天然氣水合物的主要蘊藏地,其中占我國凍土資源面積70%的青藏高原具有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良好資源基礎,是中國下一代能源的重要接替區,由此亞歐大陸腹地的高原將成為支撐未來中國百年的能源需要的特殊寶藏。
目前可燃冰研究的國際領先機構主要包括: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地質調查局、東京大學、加拿大自然資源理事會、美國海軍和中國科學學院。近年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已經進入了突破階段,國際上有三個公認的開發試驗區,即:加拿大馬更些三角洲和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斜坡的永久凍土區;日本南部海 槽;美國的墨西哥灣。加拿大已經完成了可燃冰的試驗性開采,日本和美國都已確定了商業開采時間表,1998年美國國會更通過議案要求2015年美國能源部實施可燃冰的商業性開采。由此10—20年內伴隨著氣體能源的全面發展可燃冰將徹底改變人類使用能源的方式,為了保持中國在下一代氣體能源的戰略地位,特建議如下:
1.天然氣水合物的獨特資源優勢將促使中國周邊的主要國家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等擁有獨立供給的新能源,中、美、日、俄、印的能源利益沖突將得到重大調整。因此建議由中國政府推動設立中、美、歐、日、俄、印等天然氣水合物國際共同研究計劃,推進人類共同認識和使用未來能源。
2.誰主導了天然氣水合物,誰就主導了下一代能源。建議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與中央政府各出資10億人民幣設立國家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基金,同時確立中國可燃冰開發試驗區發展計劃。40億的本錢可能造就40萬億價值的新興產業。
3.推進中國的各主要能源企業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研究,加快培養可燃冰的研究人員和建立研究團隊,力爭不斷創造 國際領先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