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國富國貧差異或只在自然條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0:00 第一財經日報

  詹姆斯·漢密爾頓

  為什么有些國家富裕而有些國家貧窮?這是宏觀經濟學的重大命題之一。格魯柏、塞克斯、麥琳葛在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引入了“GDP密度”這個概念,定義為單位資本GDP與每平方公里人口數的乘積。從根本上說,GDP密度是衡量全球不同地方所進行的經濟活動的尺度。

  我發現他們畫出的GDP密度圖非常有意思。如果用顏色由淺入深來代表GDP密度從低到高,那么毫無疑問,這個圖跟太空拍攝的地球夜晚圖很相似。

  經濟學家們通常嘗試從資本存量、教育水平、

知識產權制度等政府能夠通過適當政策加以影響的因素,解釋各國之間的財富差異。但當你看到GDP密度的圖表,你難免會有種強烈的印象,就是GDP差異似乎單純是由自然條件這個因素決定的。

  很明顯,經濟活動在海岸或者河岸附近更加集中。而氣候溫和、擁有豐沛雨量似乎也是極端重要的,或許這是因為農業生產率會更高或者能夠減輕疾病的蔓延。以美國為例,沒有人認為猶他州州長實行與商業為敵的政策。然而,猶他州的沙漠雖然是地球上美麗的風景,但確實不適合耕作和運送貨物。

  經濟學研究最近非常活躍的領域之一,就是尋找經驗證據表明不同經濟制度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差異。的確,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與該國采取的經濟政策和經濟制度之間往往明顯相關,但是這個證據并不說服人們相信,不同制度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不同。比如,可能是因為美國富有自然資源,這種富裕促使了民主制度的發展,而不是相反。

  達特茅斯學院詹姆斯·費勒和布魯斯·薩克多特對這個問題作了新的研究。這些作者采用了80個海島的數據用于研究,而不是用那些已經被詳盡分析過的世界200個國家的數據。他們指出,數據表明這些海島被殖民的時間越長,它們目前的GDP水平越高。

  這種相關性或許是因為,伴隨著殖民行為,保護知識產權、發展資本市場等制度也引入了這些海島,從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那些擁有豐富資源的海島往往最先被殖民,而這種優良的資源稟賦時至今日仍然推動他們的經濟較快發展。費勒和薩克多特的結論是前者。但是他們也難以提出充分的證據駁倒后一種假設。

  物理學家有時候看不起經濟學家,因為后者常常在推測和假設的基礎上得出結論。事實上,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進行可控的實驗,解決什么原因導致了什么結果。但不幸的是,我們的主要方法只能是研究在某種情況下,歷史上發生了什么,這其中很多變量都在變化,也都在影響著結果。因此,我們在解決諸如為何某些海島先被殖民這樣的問題時,只能借助于“天然實驗”。當然,這樣的結果雖然有趣,卻難以令人信服地平息爭論。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文章有刪節,王慧卿 譯)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