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馮維江:人民幣貴過港幣意味著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8:34 新京報
□馮維江(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博士生) 人民幣貴過港幣,那些現在看不大清的效應也許更值得關注。首先是港幣未來的地位問題;其次是未來香港在中國乃至世界金融版圖中的地位問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月15日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消息,人民幣對港元匯率中間價首破1:1,1港元兌人民幣0.99945元。人民幣在本輪升值期中首次升越港元。按此計算,相比匯改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5.83%,人民幣對港元升值幅度超過6.1%。 實際上,學界和一些投資機構對2007年一季度人民幣平兌港幣早有預計,去年下半年就有香港媒體稱,深圳有部分出租車司機開始拒收港幣。所以,平兌的消息真個傳來,似乎并無驚人之處。現在看來,人民幣仍處在幣值事業的“上升期”,與港幣簡單握手之后,隨即揖別再上新途也是自然之勢。 至于對香港和內地的各種效應,亦開始由先前的各般猜測轉變為種種現實。就其看得見的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樣。第一,港幣在內地傳統“勢力范圍”的地位有所下降,原來可以直接用港幣購物的地方,現在不那么好說話了;第二,人力資源部的薪酬設計大概會有所調整,據說已有在內地的香港員工要求按照人民幣支薪;第三,香港在內地投資的產業,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其原材料等生產成本會隨之上升;第四,內地是香港主要的糧油食品供應地,人民幣升值可能提升香港基本生活品價格;第五,約600億的大陸港幣可能會通過貿易、消費、銀行兌換、金融市場乃至賭博、地下經濟體等各種渠道從珠三角回流香港;第六,內地人覺得香港東西“便宜”了,更樂意去旅游和購物……不過,那些現在看不見或者看不大清的效應也許更值得關注。首先是港幣未來的地位問題。除了港府目前仍然堅持的保持與美元聯動以外,關于港幣未來地位的看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讓港幣主動出擊,拋棄美元錨,改換為人民幣錨。不過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貨幣當局至今在資本賬戶可兌換等方面頗為持重,而且這個過程與其說是一項經濟制度改革過程,毋寧看作政治決策過程,峰回路轉處甚多,現在談“更換門庭”風險太高,也為時尚早。 另一類是維持現狀,靜候人民幣國際化浪潮的沖擊,以不變應萬變,最后在與人民幣共同流通中被市場自然淘汰,從當前平兌后看得見的反應看,自然淘汰說頗有可觀處。 其次是未來香港在中國乃至世界金融版圖中的地位問題。許多學者已經在探討未來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可行性,就像現在的倫敦之于美國一樣。倫敦擁有全球最為活躍的美元交易市場(每天約4620億美元),倫敦的美元交易量較之美國本土還要高(日均2360億美元左右)。 但倫敦的地位,并不取決于英鎊,而是取決于美元,特別是境外美元。香港在未來世界金融版圖中的地位,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民幣的前途。人民幣“風力”若是不濟,香港恐怕充其量也僅有守成之局。只有借著人民幣的好風,香港才可能青云直上、扶搖萬里。 總體來看,越過港幣只是人民幣升值過程中經過的一個小小的階段,更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升值在其國際化全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國際化過程相契合的人民幣適當升值,其實根本沒有問題。道理很簡單,只有不具備征收或分享國際鑄幣稅的國家,才會千方百計想把自己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產品廉價賣出,還生怕因為幣值因素索價太高人家不要。 而那些本幣國際化程度高的“世界通貨”供應國,只需要開動馬力印刷鈔票,就可換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和產品。同時,將手中聚斂的資源和財富轉換為世界格局中的權力,保證并強化該國貨幣作為“世界通貨”的地位,即可通過鑄幣稅收益,在全球化生產體系中分到一大杯羹。 這是個“點紙成金”的政治經濟過程。所以,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長期來看無關宏旨,倒是人民幣國際化對現有世界貨幣格局的沖擊、可能招致的反制以及我們應對的戰略很值得研究。 當然,說升值不是問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升值不是應付外部壓力的倉促之舉,而是將升值過程作為國際化過程的有機環節,能夠落實好整個過程的配套政策措施。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