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行政手段無法制約壟斷企業 壟斷福利難以去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8:47 每日經濟新聞
葉檀 每經評論員 民眾對于壟斷的反感緣于壟斷福利所帶來的深重的不公平感,在公平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的當下,我們已經無法繞開反壟斷這一話題。 中國經濟現象中最大的不公,是行政壟斷企業占據上游資源性行業,以獨一無二的議價能力吸取壟斷利潤;中國分配現象中最大的不公是壟斷企業憑借其紅利獨得高額薪資福利———這些企業的效益與紅利由天然的壟斷地位而來,與市場經濟靠創新精神和專業素質致富的理念南轅北轍,因此成為市場社會的反向指標。 新華社盤點2006年經濟,反壟斷成為關鍵詞之一,從壟斷福利、價格聽證、民主決策等各方面加以論述,并強調體制性反壟斷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壟斷如同壞疽,不及時鏟除就會從壟斷性行業溢出,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壟斷企業的特權不受到有力的約束,中國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場規則與經濟民主。考慮到行政性壟斷企業目前在中國經濟生態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可以預料,壟斷企業的壯大與反壟斷訴求將伴隨中國經濟轉軌的整個過程。 我國經濟生活存在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市場化發育帶動的民間內生市場資源越來越興盛;另一方面,在資源領域卡位準確的壟斷企業隨民間市場資源一起成長。兩者互相糾纏,互相爭斗,但又互相“促進”。可以說,正是由于下游制造企業的效率提高,給上游壟斷企業帶來越來越開闊的生存空間;下游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改進———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3倍于中國人均GDP的國家應該達到的水平———讓上游資源性壟斷企業有了源源不斷的養分供應。制造業的牛市造就了資源行業的大牛市,所以,市場成為涵養壟斷企業之源頭活水,但也成為培育壟斷企業反對者的母體。 為了消除壟斷福利,彌合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矛盾,政府有關部門一直試圖以嚴厲的行政手段為壟斷福利與壟斷腐敗降溫。6月,反壟斷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由于反壟斷法對于行政壟斷態度暖昧而遭到攻擊;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局長王建明在國際反 貪局聯合會第一屆年會上指出,中國的壟斷行業已成為腐敗的“重災區”;11月末,勞動保障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限薪令”,要求收入過高行業工資浮動比率由0.75降至0.6,并嚴格執行新增效益工資分檔計提辦法。 上述政策熱衷于用行政手段給壟斷福利降溫。某些決策者似乎認為,可以將壟斷企業與壟斷福利分割開來,在得到壟斷企業所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又能把壟斷企業福利控制在某個水平線下。同時堅信行政命令可以減少壟斷紅利。 然則,壟斷福利與壟斷價格是壟斷企業的伴生物,要取消這一伴生物,只有兩條路徑,一是取消壟斷企業,二是壟斷企業可以受到行政與法律強有力的制約。 壟斷福利在受行政制約的同時,更多呈現給我們相反的例子,郵政資費不經任何程序就擅自上調,壟斷企業的公積金等灰色福利越來越多,水廠電廠虧損,老總坐領高薪事件層出不窮。可見,壟斷企業的自我生存邏輯是明確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們分享壟斷紅利的步伐。此時,政府反壟斷的目標與方法也應該明確,用法律與國家紅利的手段制約。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