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鄧清波:正視新知青現象背后的城市病和農村病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07:40 中國青年報
鄧清波 浙江省臺州市最近出現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包括名牌大學畢業生爭當農民,他們被稱作“新知青”。(《杭州日報》12月10日) 從表面上看,“新知青”現象有利于使更多具有較高學歷的青年返回農村,對于新農村建設是有利的,甚至也有利于緩解某些方面的就業壓力。因此,一些評論對此持積極的態度。 然而,往更深層次看,則“新知青”現象背后暴露出來的“城市病”、城市對勞動人口的吸納力減弱等問題,應當引起更大的警惕。實際上,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之所以想要重新回到農村,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在城市里的生活很不滿意,包括工作難找,薪酬降低,競爭壓力大,生活費用高,等等。從本質上來講,這暴露了當前城市對勞動人口的吸納力大為減弱,可想而知,如果連一些具有學歷、知識的大中專學生在城市里都很難找工作,許多正當的、基本的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那么,那些沒有學歷文憑、缺乏知識技能的“農民工”等,處境將更為困難。事實上,正是由于當前城市對進城農民工等勞動人口仍然存在著各種政策壁壘,相關權益保障法規體制不健全,薪酬增加緩慢,房價飛漲等等,使得絕大多數的農民工并不敢把留在城市當成自己的目標,他們即使千辛萬苦有了點積累,也仍然選擇回農村建房,將來回農村生活。 然而,中國有八億多農民,日益減少的農村耕地、脆弱的農村生態環境等,根本無法承載如此龐大的人口,更不用說讓如此龐大的人口都在農村實現現代化。換言之,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要大力發展城鎮,增強城市對勞動人口的吸納能力,把更多的勞動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里去,在城市里通過發展新型工業和建立更為健全的服務體系來解決就業問題,建設“新城市”才能建設“新農村”,使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成為可能。然而,“新知青”現象暴露出來的“城市病”、城市對勞動人口吸納力減弱等問題,則表明目前的城市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無法擔當起這一重任。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由于年老體衰、無法繼續留在城市等因素而返回農村,中國農村將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城市病”必然帶來“農村病”,將使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受到沖擊。 因此,絕不能單純把“新知青”現象看成是一曲新時代的田園牧歌,而更應該看到這背后的警訊,積極采取措施予以應對。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