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會企業家是怎樣創造價值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17:34 南方周末
□吳思 同是100元,救命錢大于養生錢,創業錢大于閑錢。只要能救一條命,100元救命錢完全可以大于1萬元閑錢。社會企業家把富人手中的閑錢,轉化為窮人的救命錢、學費或創業錢。1萬元閑錢就可能發揮1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作用。 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是一個新近得到命名的群體。他們多為社會公益組織的發起者和經營者,例如為印度流浪兒童創設24小時救援熱線的杰魯,為南非艾滋病人建立看護網絡的霍薩,為巴西貧苦牧民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羅薩。 對中文讀者來說,“社會企業家”還是一個新引進的詞。引進者吳士宏。她最近翻譯了一本書:《如何改變世界———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請來作者戴維·伯恩斯坦,又請了一些公益組織代表、企業家和學者,開了一個討論會。會上討論到一個問題:企業家的效率可以用利潤率衡量,社會企業家的效率如何評估呢? 我在會上談到一種新想法。過去幾個月,我根據統計資料詳細計算了中國煤礦工人的命價,將中美兩國工人的命價做了對比。再加上前幾年搜集整理的中國歷史上有關命價的史料,得出了有確切數據支持的結論:如果以金錢為衡量本位,一元錢等于一元錢,那么,人命就是不等價的。有的人生命價值上億,有的人才值幾千元。命價的高低,取決于當事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然而,最有意思的是:倘若以人命為衡量本位,一條命等于一條命,上述結論又不成立了。從人命或人生的角度看,金錢反倒是不等值的。同是100元,救命錢大于養生錢,創業錢大于閑錢。只要能救一條命,100元救命錢完全可以大于1萬元閑錢。命價與錢值,這是兩條并存的邏輯,無所謂對與錯,但遵循不同的邏輯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討論會之后繼續交流,投資銀行家穆軍對上述說法做了一番引申,大意是:社會企業家所創造的價值,就來自救命錢、創業錢與閑錢的差值。錢還是那筆錢,但以人命或人生為本位計算,卻可以形成巨大的差值。社會企業家把富人手中的1萬元閑錢,轉化為窮人的救命錢、學費或創業錢。既然1萬元救命錢或創業錢大于1萬元閑錢,那么,那1萬元閑錢就可能發揮1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作用。價值就這樣被他們創造了出來。人民大學的白南生教授點評道:金錢的邊際效用不同,正是福利經濟學的核心觀點。 那么,如何從人本位的角度評估社會企業家的貢獻呢?目前主要依靠對受益人的調查訪問,由他們來評價金錢的使用效率。這種思路和民主投票的道理是一致的。大家都知道,這些方法不錯,但不見得精確,將來還有發展細化的空間。 如果以人生為衡量本位,近些年來,中國人手中的金錢的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二三十年前,大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手里的錢基本屬于溫飽錢。后來,大批民眾的錢變成了小康錢,閑錢也漸漸多了。更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他們該買的都買了,該投資的也投了,手中的閑錢越來越多,其中一部分用于奢侈品消費,另有一部分轉為善款。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只要行善的條件不太糟,善款必定越積越多,無論是相對值還是絕對值。這就是社會企業家成長發育的土壤。至于如何用好越來越多的善款,那就要看社會企業家的身手了。 倘若社會企業家身手不凡,在公益領域表現出極高的效率,他們甚至可能在公共事務領域大顯身手,提高公共稅收的使用效率。這種前景,真能把“以人為本”的理想體現為一套機制、一套評估體系、一串可以計算和比較的數據。這種前景一旦實現,社會企業家必將成為大受尊敬的職業,社會企業家也將成為一個流行詞。 順便提一筆:社會企業家可以有不同的譯法。作者說,Entrepreneurs在法語中意為“從事者”。漢語通常譯為“企業家”。如果直接使用這個詞的本意,譯為“事業家”也說得通,而且可以與我們熟悉的事業單位等說法接軌。不過,企業家另有一種獨特含義:發現需求,創造性地組織各種生產要素,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這種需求。這種含義,這種特殊才干,在中國龐大的事業單位深入改革之前,恐怕還難以成為“事業家”的應有之義。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