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寧:財政部工資改革原則勇氣可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8:47 東方早報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 為體現出政府財政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財政部綜合司司長王保安日前披露了下一階段工資改革“限高、穩中、托低”的六字方針。調節收入分配,是上個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決定中的一項內容,從財政部的職能定位出發,上述“六字方針”可視為財政部貫徹“決定”將要采取的政策舉措的“濃縮版”。 依據“六字方針”,財政部官員還披露了相應的“工改原則”:一、規范補貼,設定上、中等收入政策范圍,收入超過平均線的要消減,是為“限高”;二、中間收入層次者的工資水平可繼續保持,也可適當增加,是為“穩中”;三、用3年時間提高低工資人群的收入,使其達到平均水平,是為“托低”。原則已出,但細則未見,財政部雖然畫出了一張“餅”,但全社會尤其是低收入群體還不清楚“餅”的餡子、大小厚薄,以及哪些個人有資格分食這張“餅”,包括分食的程度等等。 收入分配不公,最直接的感受者集中于急需“托低”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總人數在全部依賴工資收入養家糊口的勞動者中,占絕對多數。因此,財政部披露的“工改原則”,尤其是“托低”———用3年時間使低工資人群的收入達到平均水平的闡述(哪怕只是愿景),的確可以吊起廣大低收入者的胃口。 作粗略劃分,國內目前大約有3.5億勞動者以工資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中間,財政部有一定話語權的主要是通過財政撥款來發工資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這部分人總量在4000萬左右,比例占全部“工薪族”的12%不到。還有就是行政壟斷行業的員工大致占到8%。這一部分壟斷高收入群體,盡管是“限高”的對象,但從現有體制出發,財政部事實上不具備“限高”的話語權。至于剩余的80%的工薪勞動者,不管其從事職業和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其工資多年來已歸市場定價,也即主要受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來調節。這個80%扣除小比例的白領群體后,就是社會的低收入群體,要想提高這個“大群體”的收入,即便是真正實施強制而普遍的最低工資制,勞動社保部門都力不從心,不知“3年內使其達到平均水平”的許諾通過何種渠道踐諾…… 財政作為政府的錢袋子,在構建和諧社會、緩解貧富懸殊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然而,結合國內多年市場化改革的實踐,結合各國解決社會貧富分化的政策實踐,要想將數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到“平均水平”(盡管不知“平均水平”的實際標準),譬如上億農民工的收入,其巨量的資金,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走財政渠道的。國內財政資金在緩解貧富懸殊語境下的“托低”作用,應當著重體現于為擴大基本社保面直至基本社保全覆蓋而“托底”。實際的情形是,欲托“低”財政無力托,當托“底”財政欠實力。 上述判斷的邏輯關系在于:只要堅持搞市場經濟(其實無回路可走),貧富差距就不可避免,與此同時,只要搞市場經濟,政府就該同步推行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教育乃至基本的失業保障等等。到去年底,國內公共財政突破3萬億元,已具備足夠的支付能力實施“全民最低社會保障”,人們之所以對社會分配不公的反映如此強烈,關鍵的問題在于財政的“公共屬性”迄今十分薄弱。 我們主張,政府部門在承擔構建和諧的職能時盡量少說話多做事。具體到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希望看到未來3年間,財政部能在構建中國公共財政制度這一關鍵領域大有所為。至于說到“限高”和“穩中”,特別是“限高”,沒有打破行政壟斷在前,只能在“限”與“彈”的輪回中反復“游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