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四倍:社會迫切需要補償性的利益整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0:16 燕趙都市報
種種數據表明,當下社會利益資源出現了重新積聚的態勢,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日益激烈化。如何協調、整合多元的利益訴求,有效地化解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利益整合,則是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大陸150萬個家庭(總家庭數的0.4%)占有全國財富的70%,而在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財富,中國已經成為財富最為高度集中的國家之一。(《中國青年報》10月18日) 這則信息讓筆者想到了如下幾組數據:一是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顯示,內地最富裕的10%的人口占有了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財富僅為1.4%;財政部官員曾透露,銀行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存戶手里。二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調查中心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最貧困的20%的家庭收入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卻占社會收入的50.24%。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一份調查也說明,1990年代中期以后,貧富差距呈繼續擴大的趨勢,中國城鎮家庭20%的最高收入戶與20%的最低收入戶年人均收入差距,從1990年的4.2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而且由于中國在過渡期中存在著大量的隱性收入,實際的貧富差距情況可能比調查數據所反映的還要嚴重得多。三是據世界銀行估算,1980年代初中國的基尼系數只有0.22,1995年為0.38,2000年達0.458。現在中國的財富不均狀況超過了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地區(印度除外)以及歐美發達國家。四是聯合國有關數據顯示,在中國,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只占總收入或消費份額的4.7%,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則高達50%以上。 種種數據表明,我國社會似乎已經出現了斷裂的跡象,損害著公眾對財富的認同與社會的和諧。19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和體制轉型的急劇推進,利益分化和資源積聚的態勢日益明顯。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收入和財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上出現了暴富階層。據統計,這些強勢利益群體只占中國社會總人口的16.4%,而他們擁有的資源總量卻占社會資源總量的80%以上。本則新聞確切證實了這一點。 可以說,當下社會利益資源出現了重新積聚的態勢,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日益激烈化。本則新聞告訴我們,如何協調、整合多元的利益訴求,有效地化解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以為,利益整合是社會的一種必然選擇。 這種利益整合是一種認同性、互補性整合。利益整合不是抽高補低,強行拉平各個利益群體的差距,而是承認各種利益群體存在的合理性,充分發揮公權力的調控職能,妥善處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保證所有階層能共同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利益整合必須關注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的利益訴求。發展是硬道理,社會公正也是硬道理。市場不可能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政府要做的是讓公眾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特別是表現在對弱勢群體的利益關懷上。再者,必須做到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和機會,使社會既充滿活力和效率而同時又不損傷社會公正,如果僅僅以遠期的預期收益的承諾,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重視和關懷,這對于急需利益補償的民眾來說,是沒有多大效果的。 面對利益分化和資源積聚的態勢,必須明確:沒有公正的社會是不能維持長久的。也就是說,社會迫切需要補償性的利益整合。 -朱四倍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