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吳忠民:開發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優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15:02 解放日報

  吳忠民

  同別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擁有著大量有利于和諧社會構建的優勢。如何充分有效地發揮這些優勢,對于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至關重要。換言之,和諧社會能否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些優勢的開發程度。  

  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個時期的重大時代課題。毫無疑問,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來說,中國存在著許多不利的劣勢。比如,從非人力可及的“自然”的角度來看,存在著諸如人均自然資源擁有量過小、人口總量過大等不利的因素;從歷史基礎的角度來看,存在著諸如二元經濟社會結構根深蒂固、現代理念尚未得到廣泛確立以及不確定變數大量存在等不利因素。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同別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擁有著大量有利于和諧社會構建的優勢。如何充分有效地發揮這些優勢,對于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至關重要。換言之,和諧社會能否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些優勢的開發程度。

  就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優勢而言,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黨和國家已經確立了以人為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社會各個階層已經廣泛認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取向,初步具備了和諧社會建設所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等等。除了這些為人們所熟悉的優勢之外,還具有以下一些十分重要的明顯優勢:

  第一,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幾千年來,中國人形成了一種高強度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種根深蒂固的“中華”民族主體意識。一些國家存在著與世俗化生活進行對抗的極端宗教意識,或是存在著對統一國家構成嚴重威脅的民族分裂主義,而這樣一些有害的現象在中國則缺乏賴以生存和蔓延的土壤。對于正處在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社會來說,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紛爭、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在所難免。而通過民族紐帶的認同,通過民族凝聚力的強化,社會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不少摩擦與矛盾以及觀念之間的沖撞可以得到緩解,社會的整合性也由此會得到一定的增強。這對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文化精神的高度包容性。中國文化當中“和而不同”的傳統,強調多種文化類型的共存共生以及相互之間的自然融通和互補,而不是以某種褊狹的文化類型為尺度來劃界,強行排斥、強行改變或是強行摧毀別的文化形態。這一點,同現代社會所應該具有的各種文化之間的寬容、尊重的價值取向有相通之處。這對于社會成員多樣化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于激發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對于人們尋求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三,扶貧濟困的傳統。從歷史上看,孔子的“仁愛”思想和墨子的“兼愛”思想影響深遠。相對來說,中國是一個容易對弱勢群體產生同情并進而提供幫助的社會。這種傳統經過必要的、符合現代理念的轉換,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是十分有利的。在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種種風險因素的存在,會出現部分社會成員的生存狀況惡化、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的情形。中國扶貧濟困的傳統,對于保證弱勢群體成員的基本生活底線和基本尊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四,深厚的務實精神。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極為注重現實生活,具有一種明顯的務實精神。積極開發中國傳統的務實精神,對于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表現在:其一,中國傳統的務實精神可以提醒人們,在一定時期內,發展應當注意“度”的問題,過猶不及,漸進型的改革與發展比激進型的改革與發展穩妥得多。其二,將改革同基本的民生問題掛鉤,可以確保民眾對于改革的積極認同。其三,注意各個社會群體之間利益結構的協調。這有助于緩解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避免可能的社會動蕩所造成的損失。

  第五,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在中國的近現代,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動員的現象。社會動員這一優勢如果運用得當,將會產生十分明顯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積極效應,將會有助于應對現階段許多重大的難題,包括一些突發性事件。中國社會正處在急劇轉型的時期,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許多已有的社會問題趨于加重、新的社會問題相繼出現。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社會動員具有某種獨特的效應,可以對其造成某種有益的社會壓力并增大社會解決這些問題的力度。比如,如果我們以抗擊“非典”同樣的社會動員力度來解決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難題,如貧困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那將對中國和諧社會的建設產生巨大的歷史性的推動作用。

  第六,人心思定。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和當代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實踐已經反復地、充分地說明,社會穩定是改革和發展進程得以順利推進的基本前提條件。這一點,已經為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所廣泛認同,人心思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不應低估人心思定的重要性。因為,在人心思定的條件之下,未來一些可能的動蕩會由于缺乏民眾基礎而難以出現,即便出現,其表現程度也會由于能量不足而較低。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便容易成為社會各個群體的行為取向。可以說,人心思定,是社會安全運行的重要前提,因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基礎。

  第七,后發借鑒優勢。起步較早的發達國家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社會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得與失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中國是一個后發國家,可以從中獲取必要的參照與借鑒,追則有目標,戒則有所鑒。這是一個優勢,有助于增強中國在未來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所持有的判斷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合理有效的社會建設路徑,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別的國家和地區的失誤,降低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本。

  第八,社會成員對平等權利的追求與維護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在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公民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平等的基本權利,特別是基礎性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包括生存權利、社會保障權利、受教育的權利等等。在我國,隨著現代化和市場經濟進程的推進,社會成員的自我意識以及利益訴求觀念在不斷增強。2004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特別在憲法第三十三條中增加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一款。這說明,保護社會成員基本權利已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這是一種歷史的巨大進步,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項巨大成就。社會成員對平等的追求既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不竭動力,實際上也構成了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