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豪華大餐到底誰在分享 解析石油高利潤流向之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5:15 新浪財經

    阿蒙

   近年來,伴隨著石油一路飆升的強勁漲勢,中國石油行業水漲船高,利潤增長幅度高達數10個百分點,在業內外引起較大的震動,同時也引起了各方的猜疑。作為由國家石油公司為主體構成的中國石油行業所獲得的高額利潤到底流向何方,是充盈國庫,增大主業投入,增加員工收入,還是提升科技實力?對此,大家期望了解石油行業高利潤流向之迷非常自然。

  提及石油,人們往往將之與暴利聯系在一起,似乎人類生產、生活物資成本的每一次提高都是石油惹的禍。人們產生這些看法的依據是,石油是暴利產業。在每年的美國《福布斯》或者《財富》世界百強企業排行榜上,由國際石油巨頭構成的龐大方陣用“富可敵國”的字樣來形容已經過時,一個BP或者埃克森美孚的年收入不僅可敵數國,甚至可敵一個洲。中國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81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由于今年以來世界油庫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漲了近36%。在此大背景下,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高達1177億元,同比增長48.9%,占全國總量的近七分之一,遠超市場預期。

  上半年,在

國際油價平均達到62.39美元/桶,同比增加了42.1%的形勢下,三大國有石油巨頭的利潤數字如下:中國石油上半年以807億元的凈入賬,同比增長29.4%,蓋過日本豐田公司成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這也刷新 了其上市以來的贏利記錄,再次蟬聯香港最賺錢 的上市公司;中國石化實現凈利潤為人民幣207億元,同比增長14.6%。中國海油純利為:1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了38%。

  如果我們透過令人眼紅的數字,就會發現國有石油巨頭巨額利潤的構成并非完全出自油價上漲的 因素。國有三大石油公司開足馬力上產,增速不減 也是原因之一。上半年,三大公司原油產量完成1.0215億噸,增長5.8%;生產天然氣313億立方米,增長26.7%;國內加工 原油1_3475億噸,增長5.4%;國內成品油產量 0.8629億噸,增長4.6%。以中國石油為例,上半年油氣總產量達到5.33億 桶油當量,同比增長 6-8%。其中生產原油4.19億桶,同比增長1.8%;生產可銷售天然氣6847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30.8%。在海外業務方面,上半年實現海外油氣凈產 量2720萬桶油當量,同比 增長10.1%。在煉油與銷 售板塊,上半年中國石油共加工原油3.93億桶,同比增長3.6%。生產1106.4萬噸汽油和2221.7萬噸柴油,同比分別增長3.2%和2.6%。零售量達到2362 萬噸,同比增長29.2%。石油巨頭上半年的上千億純利著實讓人震撼,但這上千億利潤并非人們所想的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每一滴石油都是石油人滴滴汗水所鑄。高油價帶來高利潤讓人們不平,但低油價時的低利潤甚至虧損又有誰知?

  人們僅僅看到的國內石油巨頭上半年上千億元的純利,卻有意或無意忽視了巨額利潤背后的幾個關鍵數字。石油是事關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戰略物資,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的一舉一動都在國家機器的高度控制和監督下,例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上半年上繳特別收益金分別為103億元、37億元和19.88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上半年投資增長30_3%;在國家利益的名義下,石油巨頭的煉化和銷售環節政策性巨虧。與去年同期虧損59億元相比,中國石油上半年的煉油與銷售板塊出現虧損近139億元;中國石化的煉油業務虧損更高達166億元,去年同期它的煉油虧損額僅為13億元。

  石油工業更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石油生產的資本密集特性及相當長的生產周期,決定了石油企業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由于石油工業在勘探、開發、生產、儲運方面的技術特點,石油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可長達幾十年,其中會經歷自然災害、政治更迭等許多不可預料的風險。之于此,在國有石油巨頭增加的利潤中,大部分用于再投資,用以增加企業的勘探開發能力、原油加工能力、管道運輸能力和銷售網絡建設,以保障國家的油氣資源接替、油氣生產能力的保持和增強、成品油和天然氣安全平穩供應。

  與此同時,被大眾有意或無意忽視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問題,這就是——誰是石油巨額利潤的受益者如果對中國石油體制有所了解,你就會發現,在國有石油巨頭的股份中,國有股占90%左右,占絕對比例的“紅利”派給了國有股。與此同時,按國家對國有石油巨頭“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的定位,決定了它不僅僅要承擔經濟責任,同時還要承擔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無論是扶貧行為還是奧運贊助行為,從根本意義上講都是一種國家行為,而非企業自身的經營行為。更不要說近年來為了社會穩定,不惜代價地堅決執行國家政策,不計成本遏制油荒。外資股份占據國有石油巨頭10%左右的股份,作為以贏利為目的的股東,獲利也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是,并非外資股東按利潤總額的:10%分配。以一直保持穩定的派息政策中國石油為例,每年約把45%的利潤用于分紅,外國投資者每年分得的僅是中國石油利潤的45%中的約12%,僅為5.4%。

  至于社會輿論所言“國有股股東分紅并沒有通過具體的制度落實為民眾利益,因此,民眾的這塊收益可以說是有待于將來收獲的注水收益。在此之前,民眾仍然不得不為高油價繼續埋單。”之言顯然有失偏頗,因為國有利益的分配權在政府層面,正如油價上漲的決定權在于國家發改委一樣,區區企業除了轉發政府紅頭文件外,又有何等權力決定國有資產的分配?社會輿論引據有關數據稱,在國際各大石油公司中,中國國有石油巨頭的開支預算遠遠超過BP,這更是不解國家定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精髓。

  一位業外專家的一席客觀之言也許是對國有石油行業最大的安慰:中國石油人以“我為祖國獻石油”、為國分憂為己任,在近年來中國石油行業實現較快發展的背后,是百萬石油職工常年奮戰在沙漠、戈壁、高寒地區和高原山地的無私奉獻,但石油人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創業拼搏的優良傳統。有資料表明,在2004年國資委管理的170多家中央企業中,人均平均收入中國石油行業排在第80位,不足收入最高的石油外企業的四分之一。忍辱負重,艱苦創業,奉獻能源,為國分憂,這就是中國石油產業的真實寫照。但是,由于石油的勘探、開發、煉制、輸送、經營是一個高度專業的產業,同時石油又是國家高度控制的戰略物資,難以為外人理解,特別是近年來石油的高利潤,儼然成了人們宣泄的通道,有關石油的種種猜測,就這樣成了“故事”。

  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那么石油行業本身的特點是什么呢? “石油工業是一個長周期行業,需要超前5年或者10年,甚至是15年做出投資決策并承擔風險,才能使今天新增石油供應能力得到利用。同樣,在今天做出有關石油勘探與開發、運輸與儲備、煉制與銷售等投資決策,也將在許多年以后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這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總裁最近關于石油行業的描述。

  這種行業特點對于跨國石油公司來說,當行業利潤走高時,可以大規模擴張業務,反之則可以收縮投資,壓縮薄利業務。但國家石油公司則不同:縱然是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它們仍然要確保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的供應。國家石油公司的國家屬性要求它在行業高利潤時不能賺得太多,否則會引起公眾的指責。而當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如果出現虧損或者利潤大幅減少也會面臨“經營不善”的指責。目前,中國的三大石油公司大抵都處于這種尷尬的境地:在國際競爭和國內的勘探開發中,需要高利潤作為拓展業務的支撐,以此來奠定長期穩定油氣供應的基石。試想,如果沒有現在的經營創收,5年或者10年后,誰來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

  值得強調的是,在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中,糾合了理論、地質、技術、投資、風險、探礦權等太多的因素,儲量的發現過程太過復雜,而且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油價下,很難確定一個準確的發現成本。但筆者可以提供兩個鮮明的實例,說明石油天然氣勘探的復雜性。2005年,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部署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塔中82井噴出高產工業油氣流,從而發現了塔中82一塔中26井區億噸級的儲量區塊。那么從瞄準這區域到取得這一發現用了多長時間呢?17年。投資了多少呢?塔里木盆地的儲層埋藏深度一般都要超過5000米,平均每口探井的投資都在5000萬元以上,82口探井投資多少,這是,j、學二年級的算術題。

  另一個實例是,中國石化位于我國中部的一個油田30年前也瞄上了一個凹陷,據說這個凹陷的石油勘探前景曾被日本人所看好。30年以來,從二維地震到三維地震,再到三維多波地震,然后是探井,一輪一輪地打下來,也有20多口了,但時至今日,十多億資金投入進去,仍然沒有產出一滴油,只有一兩口探井偶爾冒出幾個油花。這就是石油天然氣勘探,深度誘惑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但人們往往只看到取得成功后的收益,卻無視5年前、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開始的巨大投入和如影隨形的風險,這種風險是地質的風險和技術的風險。然后是開發與銷售。由于從原油開采到原油輸送、進而是煉制、再到儲存、最后到零售的產業鏈太長,筆者擔心描述這一過程會讓讀者跌入一個數字迷宮,因此,選擇了產業鏈較短的天然氣作為實例,來說明石油行業獲取利潤的艱難險阻。

  據有關權威專家介紹,一般氣區的儲采比必須保持在20以上,類似西氣東輸、陜京線等輸氣干線的主力供氣區的儲采比則應保持在30左右。一般氣田要穩產7至lO年,主力氣田必須要穩產15年以上。產能要大于產量,商品量要大于銷售量,合理的比例系數是1.1~1.2。在天然氣產能建設中,有一個大的比例關系,那就是70億立方米的銷售量,必然需要3000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作為基礎(假設探明儲量的最終采收率是’70%),要有100億立方米的產能建設來實現,而投資總量大約是160億元。這就是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投資鏈條,在這個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隱藏著潛在的風險:勘探的風險、地質的風險、管道的安全風險、煉油裝置的安全風險……,所以有人說,中國的石油行業目前的高利潤不同于中國其他高利潤行業的利潤,如電信、煙草、銀行或者

房地產,這些產業的利潤雖然也有風險,但沒有哪一個行業像石油行業這樣,面臨著太多的風險。

  面對越來越隱蔽的油氣藏,如果你現在就某個勘探項目投入巨資,從地震勘探到探井成功,再到地面配套設施全部完成,如果一切順利的話,5年后也許該投產了,但不幸的是旱季來臨了——你遇上了周期性低油價時代。預期中的收益一夜間可能化為泡影。這就是石油行業特有的、而且必須面對的風險:市場周期性風險。

  事實上,中國石油也好,中國石化也好,中國海油也好,現在的高利潤實際都是數年前甚至數十年前投資的收益。別忘了,這種投資也曾遇到過“旱季”:1996開始到1999年才結束的低油價周期。那3年是石油行業的噩夢,國際油價每桶只有lO美元,大量的油井被迫關閉。如果像今天這樣與國際接軌的話,那個時候,煉油業務本來是有巨大利潤空間的,但遺憾的,當時國內石油行業計劃經濟的色彩還比較濃,成品油零售價格一成不變地挺著,結果,大批煉油廠也同樣陷入困境。

  今天,中國的石油行業就像塞倫蓋蒂平原上剛出生的角馬,雨季的嫩草也許可以使其成長,但它需要的不是成長,而是足夠的強壯,因為時間的風險是它面臨的最大風險。在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石油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國的石油公司還都不夠強壯——只有中國石油擠進了國際大石油公司的前10名。而要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中國的石油公司必須抓住這次高油價的“雨季”強壯起來。

  人們往往只看到取得成功后的收益,卻無視5年前、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開始的巨大投入和如影隨形的風險。 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投資鏈條,在這個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隱藏著潛在的風險:勘探的風險、地質的風險、管道的安全風險、煉油裝置的安全風險……要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中國的石油公司必須抓住“機遇”強壯起來。(此文資料得到祖慶先生及

石油商報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