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林:弱者對弱者的討伐讓人痛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0:16 華商網-華商報
“實話實說”前主持人阿憶調入北大后,工作之余常客串節目主持人及嘉賓,受到網友“四處走穴不務正業”的指責,阿憶為正視聽在博客貼出了自己總數4786元的工資單,并將每月支出一一列出,稱“如果不想辦法增加收入自救,僅憑學校發的那點工資不能活下去”——沒想到公布工資單之舉更刺激了許多網友的情緒,“4786元的工資還哭窮,那農民工怎么活”的指責不絕于耳。 我理解阿憶的選擇,哭窮中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的自嘲意味。正如有網友跟帖說,評價收入一定要有基準,一是生活在北京類的高消費城市,二是工作多年的中年人,三是阿憶這樣學歷、水平的人。如果沒了基準而和最窮的人比,那阿憶即使每月300元也得招罵。 說實話,看到網友與阿憶激烈的對抗,筆者感到非常痛心:阿憶敢于公布自己的工資單表明了自己的坦誠與坦蕩,這樣一個憑自己水平吃飯、靠自身能力創富的人不應成為公眾的靶子,公眾的矛頭更應對準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高收入者,那些靠權力而非能力獲得資源分配優勢的人,那些不敢公布自己收入的問題官員、壟斷行業高層、科研“包工頭”等等。 一個有著弱者意識的人才會選擇在激憤中公布收入以自證清白。比如前段時間輿論討伐電力行業高薪時,許多基層電力員工就在網站上貼出自己的工資單。這是弱者表達的一種方式——電力高薪批判那么激烈,我們何時見過有哪家電力企業的高層貼出過自己的工資單。從分配鏈條看,作為副教授的青年教師阿憶也是一個弱者,媒體的諸種調查早就表明,高校的資源很大程度上控制在那些行政官僚和科研“包工頭”手上,普通教師的待遇非常低。 批判阿憶的公眾中很多人都是分配體系中的弱者,或者對不公正的分配非常痛恨,可正因為是弱者,更應有一種弱者的身份認同和共同的利益感覺,與阿憶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分配體系中的強者,拷問那些不勞而獲、靠權力優勢而獲的強者——這才是理性的弱者應有之道。(曹林)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