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秋風:以同情心的名義完善市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8:44 南方都市報

  中國觀察之秋風專欄

  央視《社會記錄》報道,瓜哥是陜西西安一位公務員,他看到今年酷熱夏天里西安城的瓜價掉到了每斤兩毛多錢,于是網上發起了一場名為“拯救西瓜——西安網友購瓜團”的活動,短短幾天,就有20多名網友報名。不久前,他和網友一起,到西安郊區的瓜農家里,義購2萬斤西瓜!

  這位幸運的瓜農得到了4000多元收入,解決了大半年的生計問題。不過,實際效果也就僅此而已。前不久媒體廣泛報道,一群知識分子義買蘭考農民的大米,這個故事與此有點類似。不管是買西瓜,還是買大米,最終也許只幫助了一戶、幾戶農民。當然,活動主辦者看重的本來就不是這一點,而反復強調其精神與道德后果。比如,瓜哥說,這一活動體現了作為一個強勢群體的城市人口對弱勢群體的關心。

  可以說,這些行為帶有強烈的行為藝術色彩。這樣說,絲毫沒有調侃的意思,行為藝術完全可以表現高尚的道德情操。不過,面對市場邏輯,個體性的行為藝術是無力的——這也許讓人扼腕,但卻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事實。而急于表達同情心、關心,很可能讓情感壓倒理性,拒絕接受市場的邏輯,而要求用一種更為人性的制度來替代市場。這種心態,在買大米的學院知識分子那里已經表現得相當明顯。

  而事實已經證明,市場才是農民最好的朋友。上世紀80年代初是農民的黃金時代,其時農民的收入增長超過城市人口收入增長,城鄉差距空前絕后地有所縮小。根本原因正在于,農民以其天然的自由精神,沖破了舊的經濟體制的束縛,在農村恢復了市場秩序,并且把市場擴展到城鎮。市場,而不是國家的關愛,讓數億農民改善了自己的境遇。

  不過,迄今為止,這個市場仍然是高度不完善的,尤其是城鄉隔離制度也使市場高度分割。有些市場活動是農民天然熟悉的,本來他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從事這些活動,可以獲得比從事農業生產高得多的收入,從而改善自己的境遇。但是,這樣適合于農民的市場網絡,卻經常被城市政府生生切斷。

  今年夏天,很多城市都打響了對西瓜的戰爭,城市政府禁止農民到城市販賣西瓜。當然,打擊的對象也包括別的商品。城市建立了越來越龐大的城管隊伍,對付來自鄉村、在街頭巷尾從事交易活動的商販。于是,發生了一次商販抗議的行為藝術:8月24日10時許,在忍受一天多的白眼后,市場不讓進,路上有人攆,河南省洛陽市商販李年紅一怒之下,將滿滿一車的金絲大棗,一捧一捧含淚撒向河中。

  應當說,某些農產品的價格低廉,與這種市場分割有密切關系。目前農民所種植的大多數經濟作物,依賴城市人口購買。某些時令性產品通往城市的銷售渠道如果被人為堵塞,其價格必然下跌。

  因此,假如城市人士同情農民,那就應當積極地參與城市公共生活,推動城市政府廢除不合理的市場分割制度,給予農民以進城經商、進城販運經營的自由。就像那位將大棗拋入河中的商販所言,“農民進城賣東西,自古有之,這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城市人口能否推動城市政府承認農民的這一自然權利?或者城市人口是否愿意忍受由此帶來的某些不便?

  當然,實現城鄉市場的統一并不意味著農民就過上了幸福生活。民主是最不壞的一種政治制度,市場也只是一種最不壞的安排經濟活動的制度。也就是說,市場是有缺陷的,具體地說,市場能夠改善整體的效率,但某些人必然因此要承擔效率改進的代價。推動效率提高的機制,可能令某些市場參與者受到傷害。比如,中國廉價產品進入國外市場,推動該國消費品價格下跌,造福于大多數民眾,但其工人就可能失業。

  在農產品市場上,價格機制更具有較大殺傷力。所謂谷賤傷農就是這個意思。西瓜豐收,很可能導致西瓜價格暴跌,瓜農收入有可能反而比不上歉收年份。但價格暴跌,也會給農民發出信號,來年減少西瓜的種植。當然,這里的價格信號可能導致農民難以理性作出決策。好在市場機制本身也會發育出矯正此一缺陷的制度,比如,在美國,就有較為發達的農產品期貨市場、保險制度。這些機制可以使農民分散風險,增強農民收入的確定性。

  因此,解決谷賤傷農之類的問題,靠部分熱心人士的同情心無濟于事,懷疑市場機制而試圖回歸某種政府保障福利的體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減少農民收入風險的正道還是市場的深化、細化。人們應當思考的真正問題是:為什么在農產品領域,能夠幫助農民分散風險的那些機制不能發育起來?這很可能是金融管制的惡果。這也是具有同情心的人士的一項道德義務:推動政府承認放松金融管制,讓市場自發地形成分散農民風險的種種制度。

  (作者系北京學者)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