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高福生:讓群眾握住官員升遷的命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18:08 新浪財經
讓群眾握住官員升遷的命脈,好! 高福生 在今年鄉鎮換屆中,四川省儀隴縣一改“組織提名”的慣常做法,將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候選人的“提名權”,真正交給黨員群眾——現班子成員在測評中不勝任率超過30%,經考察認定為不勝任的,不再提名。干部群眾的選擇,將決定每一名班子成員的去留。(8月16日《四川日報》) 眾所周知,“提名權”是選拔任用干部中最根本、最關鍵的一環。過去我們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雖然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程序,但“提名權”不透明,群眾參與程度不高,選拔人才的視野不寬,難以走出在“少數人中選人”和“少數人選人”的怪圈。在某些地方,“一把手”的權力大的不得了,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都得惟命是從,通常是“書記一人提名,常委一致通過”。從民間流傳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跑不送,原地不動;既跑又送,提拔重用”等“順口溜”中,不難看出人們對這種“潛規則”的反感。 這樣的選拔任用機制,給那些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而是挖空心思造假政績,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熱衷于拉關系找靠山的干部提供了可乘之機,以至于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出現了“劣質品驅逐優質品”的逆向選擇和“帶病上崗”、“帶病提拔”的咄咄怪事。甚至連一些正常提拔的干部也受到非議,不是傳他為此花了多少錢,就是說他“上面有人”。如此真真假假,既損害了黨委組織部門的形象,挫傷了許多干部的積極性,又增加了群眾的疑慮和不滿。 而把“提名權”真正交給群眾,讓群眾來握住官員升遷的命脈,可有效克服這一顯性弊病。因為干部生活、工作在群眾當中,公仆當得好不好,服務水平高不高,升降去留咋安排,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民間有句順口溜說得好,“干部選得準不準,先讓群眾審一審。”這樣一審再審,通過層層“過濾”,那些巧言令色的所謂“能人”,就會現出其丑陋的本質,沒有了藏身之處;那些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干部就會勝出,走上為民服務的“前臺”。 讓群眾握住官員升遷的命脈,必須切實把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用公開、透明確保選拔任用干部的公平、公正,用群眾的監督來保證當選干部正確履行職責。通過“自我薦才、賽場比才、群眾舉才、伯樂相才”這個平臺,實現由“伯樂相馬”的“相馬”機制向“賽場選馬”的“賽馬”機制轉變;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轉變;由封閉式、神秘化的組織“內部操作”模式向透明化、公開化的“陽光操作”模式轉變。 四川儀隴的實踐表明,把“提名權”交給群眾,將群眾推薦作為首要的并且是最重要的環節,最終讓當選的自信,落選的服氣,提拔的得到干部群眾的認可,是我國干部任用機制上的大膽創新,既拓寬了用人視野,形成了正確的用人導向,又能有效杜絕“暗箱操作”,防止干部“帶病上崗”、“帶病提拔”,令人擊掌叫好。這樣的好舉措宜日臻完善,推而廣之。 當有一天,官員升遷的命脈真正掌握在群眾手里并成了一種常態,“還權于民”的執政理念才真正落到了實處,干部任用上的腐敗也才會少之又少。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