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城市居民的農民意識觀念導致人人都想買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10:29 大洋網-廣州日報
王育琨 首鋼發展研究院企業所所長 為什么住房價格高漲,還不斷有人投資買房?一般化的解釋于事無補。深入剖析中國當下把住房投資需求推動膨脹起來的獨特機理,對把握中國住房市場的走向,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20年持續每年10%的增長速度,其中80%轉化成居民收入,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量,而居民收入中的40%轉化為儲蓄。但這筆龐大的金融資產的分布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有些人年積累百萬以上,而有些人則勉強糊口。在少數人手里集結的金融資產,還可能要遭受負利率的煎熬、股市的重重黑幕堵截以及花樣百出的“老鼠會”的沉陷。高增長、高儲蓄,金融資產集結的巨大差距,另外再加上投資渠道的狹窄,使得住房成了一個泄洪口。而且,在住房投資中集結的,不止是現有城市居民的收入,更多是居民的未來收入(抵押貸款)和非城市居民收入(非城市居民的親朋好友集攏的資金)以及轉型投資基金(溫州炒房團與各類中外基金)。資金如此之多、如此之豐富,住房價格一時很難按得住。 住房改革的本意是要解脫單位對居民住房需求的責任,而實際上不僅沒有削弱,還因為體制改革沒有跟進,使得單位成了住房需求膨脹的一個重要誘因。據7月29日報道,審計署上半年共審計184個單位,專項審計調查31個單位,查出違規問題金額223億元。2005年1月至11月,全國共審計9.1萬個單位,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問題金額2900多億元。這些資金多數都跑到住宅建設上去了。有的城市如重慶還在搞二次福利分房,一位70多歲的一般退休干部,只有老兩口,以前已經分得130平方米的房子并且便宜買下,這回又以1300元的低價分得一處160平方米的房子,而同類房屋的市價在3000多元。公務員的住房在當地形成了很強的示范效應。改革前住房福利擴張雖然在搞,但是路徑不多。現在花樣翻新而且都合理合法!只要你不是往自己兜里裝,多少都沒事。這就是我們的體制! 中國城市居民,雖然住在現代化的宅子里,觀念上卻還殘留著農民意識。農民意識,重實體輕虛擬,重元寶輕票據,重現金輕虛擬。西方社會是經過沒有宅子的農奴轉變為產業工人而來。而中國農耕社會文明,卻是建立在一家一戶的恒產穩定性的基礎上。畢竟上千年的文化積累,在短短的20~30年時間里怎么可能把農民的本性轉變過來?一個父母如果不能為后代置房,將是一種恥辱;一個人能夠置房,是有恒產恒業的標志,是有穩定社會地位的開始,所以寧愿做房奴,也要買房。現代經濟是以工作流動為本質特點的。即便是在一個公司工作,一提升就要流動。中國城市人要真正適應這個社會,還有待時日。而且,中國當今社會女性的擁有心理在家庭決策中的地位不容低估。女人買一件時裝,可能一生只穿一回,但是它要擺在那里;一件大鉆石首飾,可能一生也戴不了一回,但她要保存;一個男友或丈夫,她不是不相信他的人格,但只有整天陪伴在身邊,她才有安全感。這種占有欲表現在住房上,便產生了住房自有率最高的國民性。 其他強勁的助推力量還有某些官員對GNP的盲目崇拜、開發商一波又一波的“新住宅運動”以及銀行按揭的放大效應。這些方面論述已很多,容不贅言。 每一個人是一個宇宙。每一個市場也是一個宇宙。只有深入到每一個宇宙中,才能夠理解復雜表象背后的理性。中國住房市場迫切需要洞穿混亂的理性。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