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郭之純:必須有人為公眾普遍持續的不信任感負責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7:59 燕趙都市報
給“信任危機”一個制度出口 郭之純 對權力部門的“信任危機”成為最近的熱門議題。如“欣弗”、“齊二藥”以及此前的“年批萬種新藥”等事件,正使藥監部門和“國藥準字”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國家發改委8月4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查處價格違法案件情況,使教育收費管理部門也陷入同樣的窘境——因為這是教育亂收費連續6年“蟬聯”冠軍。有人質疑道:教育亂收費真的下工夫去治理了嗎?有多少治理者是在用“真吆喝假打”來糊弄公眾?(《上海證券報》8月7日)境遇相似的還有建設部門,譬如前段時間圍繞“國六條”的種種莫衷一是地解釋,讓許多人懷疑起建設部門等對打壓房價的誠意。而持續的看病難、看病貴,也已經使衛生部門遭遇了很長時間的懷疑…… 權力部門頻頻遭遇信任危機的現象,委實不容小覷。 當然從理論上說,公眾對國家權力部門產生懷疑,這種現象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在政治學中,為制度設計確立了一些極其重要的前提預設,諸如“非天使統治”預設、“無賴原則”預設、“必要的惡”預設等,體現的就是一種對政府“不可完全信任”的態度立場。當公眾懂得對權力部門可以“不信任”,就會加強監督;而這種“不信任感”也可成為權力部門的一面鏡子,助其確立明確的改進方向,是鞭策其改進管理理念、服務方式的動力。 但是,“不信任感”只適宜停留在宏觀的“思考方式”上。如果公眾的“不信任感”是源自于現實,情況就大有不同。因為社會發展、公眾福祉有賴于政府的有效運行,而政府的有效運行又必須依賴于公眾的信任。可以說,公眾對政府權力部門的態度,直接關系到社會管理的效果。 由此觀之,當前的一些情況令人憂慮——食品藥品市場的持續混亂、甚至是越來越亂;教育亂收費連續6年“蟬聯”冠軍;許多城市持續走高的 信任危機考量著權利生存的制度空間。為什么在人們的抱怨聲中,某些領域、某些局部的情況仍然在持續惡化?這并不全是因為情況太復雜、矛盾太突出,或管理經驗不夠、執政能力不足的問題。因為有許多局部的情況惡化,甚至是由相關權力部門或相關人員推波助瀾而形成。譬如,近年來年年都有“ 當前公眾對權力部門的監督,較為可靠的只有輿論一途。但再強大的輿論,也無奈于有關部門的充耳不聞甚或裝聾作啞。于是,盡管公眾的“不信任”已經非常嚴重,而權力部門的怠惰、甚至對權利的蔑視卻仍在兀自持續。 公眾的對權力部門的信任危機必須得到制度化的釋放渠道。這種渠道其實也就是對權力的制約渠道。必須有人為公眾普遍持續的“不信任感”負責。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