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易憲容:央行調控在計劃經濟陰影下無法自拔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7:35 每日經濟新聞
易憲容 2006年上半年國內經濟、金融數據公布之后,雖然中央表示,要關注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資過多、結構性矛盾突出、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增大,但一些職能部門仍然認為,目前國內的經濟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下,中國的經濟問題更多的是關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不是其他。甚至于有人說,目前中國的投資率過低,要增加投資。 實際上,中國的經濟過熱十分嚴重。趙志君的研究表明,2001年國內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為8.4%,最近幾年的政策目標在7%-8%之間,但2003-2005年的經濟增長分別達到10%、10.1%、9.9%,2006年上半年達到10.9%,明顯高于潛在的經濟增長率,經濟過熱的現象非常明顯。 雖然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70個大城市上半年的房價上漲僅5%左右,但實際上被嚴重低估。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北京市一季度房價上漲為7.1%,但從北京建委的數據顯示,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同比上漲19.2%;如果更細化東直門區域,2003年的普通商品房價格為9997元/平方米,2005年達到了15506元/平方米,漲幅為55%,年均漲幅為24.5%;海淀四季青區域2003年的普通商品房價格為6484元/平方米,2005年突破了萬元大關,漲幅為61.2%,年均漲幅為27%。而各地的房價快速上漲,必然會推動各地房地產投資過熱。 面對過熱經濟,各地政府紛紛聲明本地經濟沒有過熱,希望中央政府出臺有保有壓的政策。這樣可以保自己地方的經濟不因宏觀調控政策之影響,而一味壓他人之過熱,其政績也寓于其中。但是地方政府追求GDP快速上漲的結果是投資與產出高于利潤最大化的潛在水平或均衡水平),而資本收益率低于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水平,從而導致社會的低效率。 對于銀行來說,與地方與行業的投資沖動“聯手”,一則可以配合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二則可以為銀行的信貸沖動找到合適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信貸沖動有十分的理由,同時銀行也能夠在這種信貸沖動中大獲其利。一旦地方政府和行業的投資沖動、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聯為一體,央行的信貸政策與目標也就化為泡影。 這就是謝國忠所指出的“白箱危機”。即如果把亞洲金融風暴看作是一場當時看不清原因的“黑箱危機”的話,那么目前中國金融環境所面臨的就是一種“白箱危機”。即對央行來說,看到目前中國的金融問題所在,看到事情的內幕,但是對這些問題卻無可奈何。 比如,央行明知針對目前的宏觀調控,銀行利息調整是最有效的方式,卻無法下手。由于央行在加息上沒有動作,或央行的加息政策遲遲沒有出臺,導致目前市場不加息的言論十分盛行。不少媒體與機構由此找出種種目前國內不宜加息的理由,如加息會讓擴大內需淪為空談,加息無法為人民幣改革保駕護航,加息也不利于發展直接融資,因此,加息對宏觀調控的效果十分有限且有負向影響。對此,我曾多次指出,這些不加息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而中國宏觀調控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無法跳出計劃經濟的思維框架。 比如,有人提出,對于目前國內的宏觀調控,最合適的調控手段是“行政對行政、市場對市場”,即目前中國的經濟過熱是由于行政方式引起的,因此國內的宏觀調控也得用政府行政方式來解決。本來市場機制完全有能力來調整這種產能過剩,但不少職能部門把調整產能過剩問題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這樣這些職能部門的審批權力也就大增其色。而央行使出不少宏觀調控工具也在計劃經濟陰影下無法自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