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易憲容:土地出讓金改革需慎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0:52 《英才》
文·易憲容 據悉,國內的土地出讓金體制將在以下幾方面作出重大調整:一是把土地出讓金收支納入財政預算范疇,中央財政分享一部分,以擴大向其他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二是在地方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給后任政府預留一些發展建設資金,避免“寅吃卯糧”;三是加強征地拆遷補償和農民社會保障。 幅員遼闊的中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土地緊張?為什么土地問題會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及地方政府推高房價的全部理由?其根本原因并非國內土地資源如何缺乏,而是在現有的土地國有制下,地方政府希望出讓國有土地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借助土地特性推高、操縱房價,國內土地出讓金制度改革也就勢在必行了。 國內土地出讓金制度改革何以可能?其合理性與正當性何在?在土地為國有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金由中央集中管理,并通過中央財政預算的方式來轉移支付,當然是有充分理由的。國有土地收益當然為國家財政所有。但是,如果國有土地收益完全為中央政府集中,那么有沒有激勵讓各級政府來認真管理國有土地?如果沒有這種激勵,那么這種土地管理可能會比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更為困難。事實上,幾十年來的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成功,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建立對國有資產管理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 還有“國有土地出讓基金”的設立問題。雖然香港的“土地基金”做得有聲有色,但是,這樣的基金中國內地有條件成立嗎?它不僅要有相關的法律制度、金融市場環境,還要有相應的市場信用文化等。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最后這樣一種基金可能成為某些人、某些單位致富或掠奪社會的工具。 土地出讓金制度改革出發點與目標都是好的,但是沒有好的法律制度,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與機制,要達到目標是不可能的。 從國內土地審批制度改革方案來看,這種制度將從“審批環節、審批事項、批準權限、報批方式、報批程序和審查內容”六大方面,嚴把土地審批中的關鍵環節,對新增建設用地進行“全方位卡位”。 然而這種新的制度改革又可能面臨以下的一些問題:一是土地審批的集中是否能夠保證土地出讓金向中央集中?在能夠保證的情況下,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監管?當土地審批向中央集中之后,土地審批權就容易無限放大。而一種無限的權力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所面臨的問題不會比分散的土地審批權更少。 二是當土地審批權完全向中央集中時,中央政府是否有能力分辨各地土地供求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來掌握土地市場供求的關系?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土地供求的矛盾是否會進一步緊張?而土地供求的矛盾也必然會反映到房地產市場上來。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容易造成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更大的波動? 無論是土地出讓政策還是土地管理政策,都將是未來各方博弈的焦點。中央的統籌與地方政府利益的平衡,發展商對土地供應的需求,以及土地投機者在新宏觀調控下的動作,每一個變化對房地產市場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政府必須更多地關注這些變化,以便找到一種更適應國情的政策安排。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