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薛兆豐:所謂基尼系數到了警戒線是在自己嚇自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8:11 新浪財經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薛兆豐 國內很多快餐館,都有“加州牛肉面”供應,大致上是湯面加塊狀牛肉,味道不錯。但你假如問來自加州的美國人,他們會告訴你,美國加州不僅從來不以牛肉面馳名,而且連湯面也很難找。“加州牛肉面”的淵源無從考,但它們肯定只是“中國產的加州牛肉面”。 國內經濟學家,也經常把五花八門的“國際警戒線”掛在嘴邊。房價高了,就說地產泡沫的國際警戒線已到;存款多了,就說內需不足的國際警戒線已到;部分人生活好起來,就說基尼指數的國際警戒線已到。事實上,這些都是中國人自己編造、用來嚇唬自己人的“中國產的國際警戒線”。 就拿“基尼指數”來說,這個指數是有的,是個概念,是衡量貧富分化的概念。但是,它的核算方法,五花八門,沒有定則;其次,中國國內的統計數字,可用亂七八糟來形容,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況且,即使這個指數可以合計出結果,其結果的現實含義,也是學者胡亂強加的。誰定的“國際警戒線”?到了“國際警戒線”又如何?就有暴動? 說得詳細一點。目前各種基尼指數的計算方法,都是以人群的“即時收入”為基準的。但事實上,收入的差異應該從“終身收入”的基準去考察。 這跟體重的走勢有幾分相似。每個人小時候都很輕,慢慢才增重。從“即時體重”的角度看人群的體重分布,結果一定是:人群的體重極其懸殊——有人很輕,有人很重,往往相差幾十公斤!而且,要是遇到生育的高峰期,一下子多了很多小朋友;或者營養條件開始逐步改善,發胖的人忽然增加,那么,統計出來的結果,就會顯示“體重懸殊”問題激化。 然而,如果換個角度,以“終生體重”來衡量,即追蹤記錄每個人一生各個時期的體重,然后再比較他們的“終生平均體重”,那么“體重分化”的情況,就遠不至于那么懸殊。換言之,您即使跟一個嬰兒比較,也大概只有不超過10公斤的“終身體重”差距,而不至于有超過60公斤的“即時體重”差距,因為嬰兒將來是要長大的。 對“貧富懸殊”的統計方法來說,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改用“終生”的角度,先統計每人“終生收入的現值”,然后再作比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選定任何一批同時代的人,追蹤他們的終生收入,并根據他們的天資和投資等因素作出修正,那么貧富分化的情況,就不可能如此懸殊! 問題是,以“終身收入”為基準的核算方法,必須耗費數十年、甚至跨世紀的個案追蹤,成本太大,不能為那些為政府政策鳴鑼開道的所謂學者之用,所以他們才不得不采用蹩腳的“即時收入”基準。結果,這樣計算出來的“基尼系數”沒有說服力。 基尼系數除了計算模式的結構性缺陷,還有取值的問題。在計算基尼系數時,究竟應該取哪些數值、應該忽略哪些數字、如何量化一些非貨幣的指標,都是沒有共識的經濟難題。周其仁教授最近遇到一些“基尼系數專家”,便半開玩笑地問他們:“三年經濟困難的時候,有些人餓死了,有些人沒餓死,基尼系數該怎么算?” 再有是“基尼系數”的現實含義。系數高一點,會怎樣?低一點,又會怎樣?故事是可以編的。你可以跑到世界任何地方,計算那里的基尼系數,把那里發生的事情與基尼系數聯系起來。拿到科研經費,我恭喜你有機會跑一趟;但不要試圖說服我,給你個基尼系數,你就有本事告訴我將會發生什么。 有了上述的經濟學準備,再看最近FT中文網上“中國有沒有中產階級”之爭,是非就更加清晰了:任何人群,一定有收入中位者;圍繞這個中位者,一定可以按比例劃出一個中產階級。中國當然有中產階級,這是顧名思義的有、順理成章的有,by definition的有,為什么這么多人試圖否認它的存在? 我的回答是:其目的跟炮制“中國的基尼系數國際警戒線”一樣,即危言聳聽地制造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危機感,給“劫富濟貧”的再分配政策尋找理論依據。中國在發展,大部分人的處境都在改善,收入中位者的處境在改善,即使貧富更加懸殊,也比三十年前人人都穿開襠褲要強。 (來源:FT中文網-FTChinese.com) 相關評論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