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公有制光環遮不住房地產土地實質私有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8日 11:46 新浪財經 | |||||||||
阿蒙 在不久前閉幕的地交會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透露,在招拍掛地價中,作為政府土地純收入部分的土地出讓金,只占到地價的25%左右,占到房價的10%以下,而具體到北京,土地出讓金只占到房價的6%-8%。于此,對所謂 “房價因土地招拍掛而被拉升”予以澄清。言下之意,高房價背后的超額高利潤被房地產開發商及相關利益集團瓜分了。
那么,造成如此局面的誰是始作俑者呢? 社科院經濟所汪利娜指出,土地供給制度在推動房價上漲。目前中國土地市場高度壟斷,使土地供給的彈性很小,供給時間、供給多少都是由供應方決定。而且二00二年推出的土地“招、拍、掛”政策以來,使地方政府獲得更多的土地壟斷經營權。“如果土地制度不改變,房價怎么能下來?怎么能形成合理的房價?” 話說,土地制度怎么改眾說紛紜,至今并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有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實際上是國有土地私有化或者確切講是使用權私有化過程中的中介市場,開發商就像一個批發商,從政府那里拿到地再零售給居民,中間環節產生暴利完全是一種制度性安排。什么時候,這個私有化的過程差不多了,什么時候這個市場的秩序才會正常,房價才會相對穩定。事實上,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土地表面上是“公有制”,但在利潤分配環節卻被實質私有化了。開發商及從事“灰色交易”的地方官員,就是這個實質私有化的既得利者。 前不久,一個地方官員公然向國家政策“叫板”說:“敢于拉動房價是負責任的一種做法。”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需要高速增長,而土地資源又相當稀缺。房地產業現在已成為重要的稅源和財政收入來源,為經濟增長提供的支持很大。”然而,以經濟增長作幌子,違法占地在一些地方越來越肆無忌憚,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土地違法越來越多。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張新寶指出,今年頭5個月,全國國土資源部門共立案土地違法案件25153起,涉及的土地面積達到12241.7公頃,同比上升了近20%。一些城市的違法用地宗數和面積分別占新增建設用地宗數和面積的60%左右和50%,有的高達90%以上。受現有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和財稅體制等因素影響,最近一個時期內,土地違法仍將處于高發期。 其實,土地違法不光處于高發期,而且有其深刻社會背景。 何新在重讀《資本論》札記里曾說過:低廉地租也是中國近二十年來房地產開發業高度發展、利潤巨大的主要原因。九十年代初中國一些地區掀起了圈地運動。開發商通過官員審批取得土地使用權,然后將土地價值作虛擬評估,根據評估價再將其抵押給國家銀行套兌資金。這一套辦法是模擬西方土地市場的。但有一點根本性的不同,即西方用作抵押的地產,是私有地產,而中國則是國有地產。實際上,當國家允許地產商將國有土地用作抵押品時,國家犯了一個十分荒謬的錯誤。國家忘記了土地所有權是自己的,銀行及其資金也是自己的。 為什么這個騙局能進行?因為從國家銀行套兌到錢的那些開發商,往往會將一部分所得資金轉移給批租土地的官員,此外也會轉移給幫助其完成貸款過程的銀行官員。而在這一資金轉移的過程中,土地同時也由國有轉為私人使用,又轉為銀行抵押資產,最終又作為銀行擁有的不良資產被拍賣而私有化。 除此,私有化被成功實施的訣竅還在于,在壟斷審批條件下,某些開發商以極低的批租條件拿到優良位置土地的開發權。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區位所造成的級差地租,疊加而成為房地產投資便成就了高額利潤。從現實看,官商合謀將公有制光環下的土地在利潤環節上化公為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