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者鐘偉日前在《廣州日報》上撰文指出,“經濟學者沒義務替老百姓說話”。鐘偉認為,研究人員應該盡其所能講實話,至于說實話的結果,官員、企業家或者百姓是否愛聽,則不在他的考慮之列。(《廣州日報》6月26日)
這樣的觀點“似是而非”。不錯,經濟學者是要“講真話”,事實上,任何一門科學都應該這樣。但是,“求真求實”與“替老百姓說話”是一對矛盾嗎?鐘偉先生的這篇文章
,有些邏輯混亂了。何謂求真?鐘偉舉了一個醫生的例子,他說,醫生“為病人診治”,如果病人得的是難以治愈的重癥,那么他就不應該輕描淡寫地說這僅僅是一場風寒。作為一個醫生,是要說實話。但是,醫生除了說實話,他還必須“開藥方”。
醫生看病,需要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術,但他的良知更重要。在每本醫學教材的扉頁上,都有一段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個醫生的基本職業道德,是“為病家謀福利,遠避不善不義”。經濟學家的研究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因此,經濟學家也應該有一顆“良心”。經濟學家最基本職業道德,就是“為公眾謀福利”。顯然,這里的公眾,不是少數“有權”階級,也不是少數“有錢”階層,而是老百姓。
鐘偉先生的說法,在筆者看來,其實是在回避矛盾,回避階層分化和利益集團存在的現實,這樣的經濟學家,是不是在推卸本應有的“責任”。鐘偉說,學者是否應該替老百姓說話,這需要看百姓的訴求是否在理,“一個經受了哪怕粗淺經濟學訓練的研究人員,求真本性都超越了一切!钡竭@里,問題就更復雜了,什么樣的訴求才合理?老百姓的訴求,不外乎“吃飽穿暖有地方遮風避雨”,作為納稅人,他們也有權利得到應有的一份。
美國經濟學家喬治·德馬蒂諾曾憂慮地說,世界上最有權勢的職業卻沒有建立起職業道德標準,這一點非常麻煩。為此,德馬蒂諾借用醫學和環境領域的道德標準,提出了兩大原則:首先不造成傷害原則和慎重原則。經濟決策的不確定的性表明,經濟學家不僅需要道德標準,而且,需要的是更高的道德標準:不僅要講真話,更要以百姓的福利為宗旨。(彭興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