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請寬容公眾話語權的伸張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7日 15:11 新京報

  經濟學家吳敬璉6月25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表示,把收入差距拉大提出來,可以喚起人們理性地尋求解決方法,但是不應該加以炒作,不然只能使這個問題弄得越來越復雜。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也認為:“在處理收入差距拉大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少說多做。”(《中國青年報》6月26日)

  筆者認為,吳敬璉等人對“輿論之用”的看法值得商榷。

  公眾就當前的貧富差距現象提出意見,是一種正常的觀點表達,而非所謂的“炒作”。

  那么,公眾可不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呢?這要看是否發揮了效果。比如輿論沸騰,問題非但得不到解決,甚至還逆輿論之勢而上———如果分配仍然不公,收入依舊懸殊,有人在繼續非法致富,有許多人仍在被以各種形式變相剝奪而愈加貧窮,則公眾的討論就遠未到炒作的層面。而就當前而言,既然貧富差距仍在持續拉大,“已開始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健康和速度”,就不能責怪人們對此的關注熱情。

  經濟學家們以“炒作”替代“意見表達”,或許是擔心這會有失偏頗,可能會“三人成虎”,從而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精英式的自負。在當前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意見表達本身并沒有那么糟。個體的或小范圍的輿論,或許確會有“盲目”

  之虞。但任何一個問題只要上升到公共輿論的層面,則只會越辯越明。試玉要燒三日滿,譬如就貧富差距持續拉大這種社會現象而言,炒作本身不會阻礙“理性地尋求解決方法”,也不會使“問題越來越復雜”。可以說,就公共政策而言,輿論是試金石;就專家言論而言,輿論是解剖刀;就社會現象而言,輿論是放大鏡。

  只有經過充分的意見表達,事件的真偽和觀點的可行程度才會被人們看得更清楚。

  經濟學家們沒有理由害怕公共輿論。可以回想一下,當前的某些“不成功”的改革,有許多正是被一些經濟學家們推波助瀾—————譬如“高校擴招拉動內需”并最終導致“教育產業化”傾向;國企的MBO改制方式風行一時。近年來,輿論對此的討論并沒有使這兩個領域的事情變得更糟,卻讓更多的人們逐漸認清了這兩種政策的漏洞,部分起到了“亡羊補牢”之功。

  以此為鑒,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讓公眾發表意見其實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辦法之可行與否才能得到多種角度的論證,才能引起關注發生效果。

  我們不能把過分的炒作和合理的公眾意見表達混淆起來,因為這會堵塞言路,隔絕民意。不利于事情處理的過分的炒作是要堅決反對的,但合理的意見表達應該鼓勵和支持,它是公眾不可剝奪的話語權,是使公共政策趨于理性的建言途徑。此前,有地方出臺“撞了白撞”的條款時;當有城市欲出臺“禁乞”的規定時;當收容遣送制度致死人命時,都曾引起輿論熱議,這些議論其實只是公眾意見正常表達,算不上什么“炒作”,相反這些,它避免了公共政策的偏頗,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而決不曾“使問題越來越復雜”。面對熱點的社會問題不開展討論,只會拖延問題,無益于社會的長遠發展。

  □郭之純(河北

公務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