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傻學語文付出機會成本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2日 19:15 新浪財經

  徐迅雷

  高考開始了。高考結束了。成績發布了。錄取開始了……這是年復一年的高考。語文是高考里的頭一門,無論你是學文讀理,都要頭一個“對付”。“語文丟失了什么?”這是6月21日《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長篇報道的發問。文章批評了我們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充斥著低劣的語言材料,扼殺了學生對漢語的理解力、欣賞力和想像力;而一直沿襲“國文”
稱謂的臺灣地區,一直暗含著對自己母語的一種自覺的體認,盡管也引進了“標準化考試”,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題目設計機心獨具,不離“體”、不脫“本”。

  為了學語文,為了考語文,學生們付出了太多太大的“機會成本”。在國人意識里,向來只有“成本”的概念而沒有“機會成本”的概念。因為“成本”是眼前的、看得見的,而“機會成本”是潛在的、看不見的。這是我們在各個領域付出巨大、收獲較少的普適道理。比如求學,我們只看到付出學費、書費、時間這些“成本”,而從來不去想一想還有什么看不見的“機會成本”付出了。什么是“機會成本”?經濟學里解釋很清楚: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這就是因選擇行為而產生的成本。比爾·蓋茨19歲那年為什么不再追求

哈佛大學的文憑而選擇了退學?用機會成本來分析,比爾·蓋茨要拿到哈佛大學文憑,就得付出世界首富地位的“機會成本”。

  一切你所獲得的東西,都是以你所放棄的東西為代價的。所以,我們的教育就不能僅僅只看“成本”而不看“機會成本”了。大家拼命學英語,得到了

四六級七八級之類的“證書”,但付出的是放棄了學好母語中文的代價;同樣,你學會了應付那些枯燥乏味、單調平淡、毫無美感的語文考題,但付出的是放棄學好美好漢語的代價。是的,“機會成本”就是那個看不見的、但被你所放棄的“東東”,這個“代價”是極其沉重的,可是深刻認識到的人不多、引起重視的更少!巴挻笸酢编崪Y潔算一個,他讓自己的兒子在家讀書,順利培養成材,他把“學校劣質教育”當作“機會成本”給丟棄了。

  央視“時空調查”一項調查發現,有29.7%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把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英語霸權”當然很瀟灑,但付出的是一個國家母語文化在年輕一代身上走向衰微的“機會成本”。個人付出的種種“機會成本”累加起來,那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損失是何等巨大。去年歲末,有個新聞一度震顫人心:一位大三學生,文字水平差得讓當語文老師的父親蒙羞——一則為鄰居代寫的不足百字的申請書,竟有28個錯別字!老爸大怒中叫來兒子“訓斥”,兒子則“委屈”地說自己學的是工科,大學里工科生一般不學《大學語文》,自己以前的語文知識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許多學生一進大學就開始全身心地去忙英語和計算機考級之類——如此這般,付出的機會成本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高考第一門就是語文,所以在進大學之前,我們的孩子還是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學語文了,但博大的漢語語文,學什么不學什么,也是“獲取”與“放棄”的選擇,這里頭同樣有大量“機會成本”的付出,而換來的那些是什么“東東”呢?如果說師生們自己是“廬山中人”,那么,清醒的旁觀者是不難看到廬山真面目的。我們不妨來看一道小學老師布置的語文作業:“最繁忙的機場、最小的郵筒、最高深的手藝、最徹底的美容——各打一個成語。”拜托,請您試試看,能回答出來幾個?“正確答案”是:“最繁忙的機場——日理萬機;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最高深的手藝——點石成金;最徹底的美容——面目全非。”這就是我們當今要學的“小學語文”!

  把語文搞得越離奇、越復雜、越枯燥,那么離語文就越遠。上世紀前半葉,我國出了不少國學大師,而那個時代大學招生的國文試題,竟是那么簡單!比如國立北大、清華、南開1946年度聯合招生國文題,全卷僅50余字:(一)作文(文言語體不拘,但須分段,并須加標點)題目:學校與社會。(二)解釋下列成語的意義:1.指日可待;2.變本加厲;3.隔岸觀火;4.息息相關?墒,我們今天的標準化全國統一語文高考試題,那次不是題型五花八門、總字數多達上萬字的?

  考試當然是一種手段,也可以更狹義地說是一種“工具”,需要改進的主要還不是“考試”兩個字本身,而是考試之“內”的內容內涵和考試之“外”的選拔方式。內容內涵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選拔方式也應該是多渠道多元化的。但我們必須看到,語文不是工具。多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是把語文當成了工具,而且是應試教育的工具。這種技術化、工具化的語文,讓人越學越傻、越考越笨,而且弄得一年比一年復雜,讓學生、讓考生付出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這,就是語文的本末倒置。

  如今,大陸一些中學在日常語文練習中,也引進了一些臺灣地區國文考題的設計形式,學形式是容易的,難的是學理念。語文教學需要美麗,語文考試要有良心;只有這樣,語文才能走進學生心里;只有走進學生心里的語文,才有望是付出“機會成本”最小而收獲最大的語文,就像雨果所說的:“語言在人的心里,從思想走到良心,又從良心回到思想的時候,那才是心靈的真正勝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