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堯:資源品賣方市場中如何獲得中國話語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11:33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本報評論員 朱冰堯 如果說去年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國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甘愿忍受71.5%的“超級”漲價;那么,今年的談判中國更像是被激怒的孩子,寧死不認19%的漲幅,即便會成為買方市場中的孤獨守衛者和殉道者。
占據國際鐵礦石市場的43%,卻在價格談判桌前沒有一點話語權,這不得不讓中國談判代表們感覺“顏面無光”。雖然有關部門態度強硬地拋出“決不接受漲價19%”的言論,但得到巴西淡水河谷的冷淡回應后,作為鐵礦石買方大戶的中國聲音就顯得虛弱了很多。 這時候,19%這樣的數字已經顯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國際資源品市場上的買家大戶怎么就能這樣窩囊地失去了話語權? 實際上,這樣的“窩心事”說起來也不奇怪。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初級品市場缺乏價格話語權,一直是被動接受賣方的價格要約。這樣的情形之所以出現,主要是在資源產品方面,仍然是賣方市場:國際原油市場、 鐵礦石市場、有色金屬市場均是如此。 而對談判最多表現出“勝算在握”的理由是:中國連續8年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鐵礦石需求占國際市場的43%,在短時間內這一數字還可能升為45%,任何賣方都肯定不愿失去中國這個大客戶。中鋼協高層甚至表示:“請不要忘了買方市場時期,想讓中國買你們的礦石,還要給企業回扣呢。”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理由,畢竟大客戶是要掏腰包的,誰愿意趕跑自己的搖錢樹呢?但看看中國上游資源的漲價實際狀態就會發現,價格的主導因素應該是市場供求關系。由于全球經濟的持續向好,特別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對于石油、鋼鐵等資源品的需求量強勁,而全球制造鋼鐵的原料又比較集中于巴西和澳大利亞這些鐵礦石巨頭手中,價格受相對壟斷的大賣家控制是最現實的問題。 在供求關系中,壟斷的大賣家擁有較為強硬的價格話語權,而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卻恰恰成為最致命的弱點。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在賣方市場狀態下,賣方需求越大,價格話語權越小。“中國因素”確實帶動了賣方市場,讓資源品買方陷入價格螺旋式上升的陷阱。 另一方面,從2000年開始,國際鐵礦業進行了大規模兼并和收購,形成了CVRD、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三分天下的格局。鐵礦石供應事實上被壟斷,這強化了賣方市場的賣方地位。加之國外相當一部分鋼廠積極參股鐵礦,又減弱了買方力量,強化了賣方力量。比如,去年日本新日鐵之所以率先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達成每噸鐵礦石價格上漲71.5%的協議,就是因為日本企業直接或間接地參股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鐵礦,成為鐵礦石漲價的受益者。 當然,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束手就擒”,任人宰割。中國還是要利用自己大客戶的身份,積極與這些鐵礦石巨頭建立全新的談判機制,從而實現有利于我的鐵礦石定價體系。比如,中國可能決定從印度等現貨市場采購更多的鐵礦石,盡管這可能導致中國企業的短期成本上升,但卻可能從此改變整個市場格局,從長遠上削弱鐵礦石生產商的定價能力。 但從長遠來看,僅僅表達強硬態度和做好談崩準備還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如何抬高在國際資源品市場的談判砝碼,要在談判桌前擁有實實在在的“硬貨”。比如我們更應該擁有大量的海外鐵礦石資源。日本的鋼鐵公司擁有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40%左右的股份。這樣即便漲價使鋼企利潤受損,但上游利潤卻可以彌補企業的損失。 參與投資、控制上游資源,無疑既保證量的供應,也可以把價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但目前與國際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聯姻的難度卻極大。6年前的“買方市場”,中國企業錯失了良機:在國際鐵礦石市場處在持續近10年的低迷期之際,我們沒有介入資源品市場,現在在賣方市場狀態下,要滲透其間就會付出沉重代價。 同時,擴大鐵礦石來源也是擺脫寡頭控制的重要措施。2005年,在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中,澳礦占41%,印度礦占25%、巴西礦占20%,礦石來源比較狹窄。因此,要加大與印度、俄羅斯等鐵礦石大國之間的合作,通過資源品供應的多元化贏得買方的真正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