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敏:央行要冷靜決策 中國經濟可能藥不對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09:22 新浪財經 | |||||||||
陳旭敏/文 冷靜!一定要冷靜! 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9.1%、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6%、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3%,剛剛公布的五月份金融運行和投資數據,似乎宣判了中國央行四月底“升息”政策的
可以肯定的是,接踵而來的各方面壓力將再次把中國央行送至火山口。事實上,一些“經濟學家”的“烏鴉嘴”和媒體的“鸚鵡舌”已經在相互鼓噪,繼續升息、上調準備金率,這些沉碴正在泛起。 但是,尤其在這個時候,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公眾,都應該保持冷靜,千萬不能讓中央銀行在壓力下決策。中國經濟熱度不減,不一定是藥量不夠的原因,很有可能根本就是藥不對病。在目前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宏觀調控不應是央行獨臂苦撐,而必須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四輪共駛,同時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很顯然,繼續提高貸款基準升息絕不是一個好主意,甚至是一個餿主意。再加27個基點?36?或54?加27個基點,也許會重蹈舊轍,如果再加54個基點,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個拍案而起的將是國資委,作為國家股東的代理人,商業銀行大幅吞蝕國有企業的利潤,肯定會引來利益博奕,而且,對于目前需要大力解決就業的中央政府來說,投資“偏”熱、國有企業利潤下滑,哪個體大?哪個更容易解決? 事實上,目前中國基準貸款利率短期上調的空間也非常有限。目前中國的基準貸款利率已達5.85%,遠高于目前倫敦LIBOR和香港的HIBOR,13日這兩個同期限利率分別分5.50%和4.91%,即使美元和港元的貸款利率可以加點,但人民幣的貸款上調有多少空間?在目前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如果國內商業銀行退出,結果肯定是多數企業投進國際資本的懷抱,屆時中國外債將會激升,外匯占款繼續增加。2004年10月中國央行的加息就是前車之鑒。 另外,即使貸款基準利率繼續上調,可以肯定,在目前中國積極拉動消費的情況下,存款利率同步跟進的可能性極小,利差擴大,商業銀行肯定掩面偷著樂,貸款沖動有增無減,而目前國內投資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基本不會考慮資金成本,干柴烈火相遇,央行的升息政策只能再作“壁上觀”。 相對于升息,提高準備金率似乎是個較優選擇,但是,在目前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商業銀行資金苦樂不均的情況下,“一刀切”的可能性非常小,這根“大棒”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輕易動用,否則已經動用。 更為重要的是,在目前貨幣市場利率節節攀升的情況下,如果央行上調準備金率,貨幣市場利率肯定會激升,收益率曲線將迅速上移,到時金融機構持有的固定收益產品將會雪崩,而國際短期資本卻會聞腥而來,去年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的效果前功盡棄。事實上,本周一年期央票收益率水平已經反彈至2.48%,三個月央票收益率達2.1777%,均升至15個月以來新高。 對于貨幣政策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國央行保持目前政策的穩定性,以常規的公開市場加上定向票據的發行,加大回籠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力度,同時配合“窗口指導”和道義勸告,以不變應萬變。 但是,對于中國政府來說,解決目前投資過熱、金融運行的問題,當務之急就是加速、穩定地發展資本市場,尤其是股市和企業債市場,拓寬企業的直接融資范圍,從而分流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以及風險,事實上,五月份居民儲蓄增幅減緩就是股市走牛分流資金的結果。 與此同時,中國在動用土地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同時,還要啟用靈活的財政政策,一方面,暫時延緩一些預算內投資項目,同時配合于稅收政策,這樣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微觀投資主體,又可以回避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對于中國來說,目前缺的不是靈活的貨幣政策,而是靈活的財政政策。 “十一五”開局、換屆選舉、奧運在即,本輪經濟再次趨熱,原因復雜,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經濟周期的因素。但是如果讓中國央行在政治任務和經濟穩定、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的多重目標下進行決策,同時還要兼顧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貨幣政策將在部門利益博奕中犧牲自已的獨立性。 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來源:F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