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武漢一家名叫東星的航空公司是華中地區第一家、國內第四家民營航空公司,5月19日剛剛實現首飛,然而,就在開張大吉的時候,它卻突然遭遇到一場冷戰:8大航空公司聯合封殺東星,對機票代理商出臺了四條禁令,禁售東星航空的機票;東星航空公司的售票系統也被屏蔽。其被指摘為“與武漢所有的航空公司為敵”(5月30日央視《經濟半小時》)。
顯而易見,東星航空公司相對低廉的價格觸犯了國有航空公司的既得利益,這才使得對方欲將其扼殺于搖籃之中。其實也不獨航空業如此,但凡被壟斷勢力操縱的行業,圈外試圖使用價格優勢參與分羹者,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對于民營航空公司,消費者是寄予了很大的期待的:通過好動的鯰魚讓喜靜的沙丁魚活動起來。但事實證明,這樣的“鯰魚效應”在一個壟斷市場上是很難真正得以發揮的。因為,鯰魚如果想不被沙丁魚驅逐或扼殺,只能妥協加入到沙丁魚的隊伍里,是強勢的沙丁魚改變了弱勢的鯰魚,而不是弱勢的鯰魚改變強勢的沙丁魚——“東星風波”的結果是,在湖北省民航安全監察辦公室的牽線搭橋下,東星與8家航空公司達成和解。此中“和解”二字的深意,盡人可知。
鯰魚加入競爭,必然做好了挑戰沙丁魚的準備;沒做好準備的,是挑戰沙丁魚背后的游戲規則以及掌控游戲規則的裁判——沙丁魚的“近親”。“東星風波”明顯是一起違背市場競爭基本公平原則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可是作為主管者的湖北民航部門,只是促成“和解”,卻根本不去追究違法者的責任;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幾乎為零,這才形成“破窗效應”,“聯合封殺”之類的下馬威不斷,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被戳得千瘡百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