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調控是利益的再調整 更是責任的再落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0日 10:17 新浪財經 | |||||||||
徐迅雷 細化“國六條”的政策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建設部等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新華社5月29日),意見一共十五條,其中有關稅收、信貸、土地政策等8項“硬指標”的強制性和操作性很強,有望對房價飆升進行“精確打擊”。
新的政策,從健康計,從長遠計,它勢必將對我國房地產業產生巨大影響,也難免會影響一部分人的利益。與“改革是利益的再調整”一樣,調控也是利益的再調整;而更重要的是,這次宏觀調控更是責任的再落實。我很贊同“樓市調控知易行難”之說,知道樓市調控之重要、懂得如何進行宏觀調控,這不算太難,難就難在如何真正落實到位,它是對地方政府執行力的新一輪考驗。 教育、醫療、住房三者被稱為壓在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自去年房地產宏觀調控一年以來,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的房價卻“逆風飛揚”;國家發改委5月26日的數據顯示,中國70城市4月房價同比漲幅又達到5.6%,延續了以往的升幅態勢。房子問題,與百姓的“幸福指數”關系密切,亦與百姓的“痛苦指數”密切相關,所以百姓發出了“房價真高、房奴真苦、房地產業真危險”的呼聲。如今中央政府大力出手,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努力穩定住房價格,這是百姓高興、贊成、擁護的大事;但如果執行不力,甚至以對策對付政策,把新政策部分或大部當點心給吃了,那么后果則依然堪虞。 政府作為一種組織,是自上而下的層級式秩序,它追求一定的集體性目標。這次出臺的“意見”就明確要求“各地區、特別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這顯然是希望上下形成目標的一致性。要達到目標的一致性,就需要制度執行、責任落實的一致性。從去年的老“國八條”到如今的新“國六條”再到這個“十五條”,我們看到了制度演進、制度競爭、制度移植、制度創新的一個過程。制度經濟學告訴我們,一種制度優于另一種制度,是因為它對應一種較高的效率,制度變遷就是人類社會不斷地用能夠產生較高效率水平的制度,來替代較低效率水平的制度。然而,制度要取得高效率,就不容許在執行中有意無意地予以消解。政策制度不被尊重,那就形同虛設,甚至比形同虛設還讓人難受。 新政策落實好了,那是能夠達到政策制定者、政策執行者、地產開發商、消費者四方均衡博弈的。博弈的兩大基本類型是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如果一個博弈中的參與者能夠聯合,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制度性協議,而且是可以強制執行的,就是“合作博弈”。在房地產業的調控中,政策制訂者作為博弈一方,最需要與政策的執行者達成合作博弈,步調一致,從而使售房的開發商和買房的消費者獲得博弈均衡,避免“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最終達到多贏的理想境地。 開弓沒有回頭箭。所有執行者都不能因為自身的政績沖動和利益驅動,試圖將這一細化“國六條”的“十五條”化作“覆水難收”的“沉沒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去年的新老“國八條”已經成了“沉沒成本”,這一教訓要記取。在政策執行上,我們所需要的是“棘輪效應”——像“棘輪”一樣,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一言以蔽之:調控的責任重,執行須努力。 |